山東濰坊市清之源環保設備有限公司
哈爾濱市污水處理成套設備
山東濰坊市清之源環保設備有限公司
哈爾濱市污水處理成套設備
設備應用廣泛:生活污水、醫療污水、洗滌污水、養殖污水、屠宰污水等各種高低難度的廢水的處理。
一體化設備我們專業生產,至今已有十一年的廠齡,各種工藝的技術都比較成熟。
只要是水量在1-5000噸之內的都可以用一體化設備,并且達標排放。
污水設備中溫厭氧的溫度
1、40℃以下,溫度越高,活性越強(中溫厭氧);
2、一般超過40℃,產甲烷菌嗝屁,整個系統會酸化失去處理效果(中溫厭氧);
3、40-41℃,如果溫度較為穩定,還能勉強運行,切忌不要發生溫度波動,當然這樣做很危險;
4、30-40℃之間,理論上溫度越高越好,但是實際觀察差別不算巨大,運行時差不多就行,加溫花錢不少;
5、30℃以下,甚至不足20℃,常常是UASB運行調試失敗的重要原因;
6、溫度不足時常采用蒸汽加熱,蒸汽加到進水管或配水池內,不能直接加入厭氧反應器中。
生物脫氮工藝如A/O 被認為是目前廢水脫氮處理經濟有效的方法之一。然而,傳統A/O 工藝中硝化后的回流污泥首先回流到反硝化池(A 池),再進入硝化池(O 池),導致A 段和O 段的污泥類型極為相似,硝化菌和反硝化菌難以*分開,且回流到A 段的回流液含有大量溶解氧,也會對反硝化脫氮帶來不利影響,反硝化脫氮效率難以超過70%。
將硝化液的內循環改為由沉淀池回流到A 池,污泥由原回流到A 池改為回流到O 池;并采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一體化A/O 生物膜反應器,在宏觀環境上實現A 池與O 池內不同的DO 濃度和各自所需的優勢菌種,有望使硝化和反硝化過程分別在不同反應器內同時且高效地發生。針對印染廢水的水質特點及對氨氮的排放要求,以自配的印染廢水為處理對象,深入研究了一體化A/O 反應器的啟動過程,以探討該工藝對有機碳和氨氮的脫除效果。
污水設備接種污泥及接種量
一般來說,對接種污泥無特殊要求,但接種污泥的不同對形成顆粒污泥的快慢有直接影響。因此,保證污泥的沉降性能好、厭氧微生物種類豐富、活性高,對加快顆粒污泥的形成是十分有利的。
對接種污泥的量,有學者研究認為,厭氧污泥接種量為11.5kgVSS/m3(按反應區容積計算)左右時,對于迅速培養出厭氧顆粒污泥是合適的。
啟動方式
采用低濃度進水,結合逐步提高水力負荷的啟動方式有利于污泥顆粒化。這是因為低濃度進水可以有效避免抑制性生化物質的過度積累,同時較高的水力負荷可加強水力篩分作用。
氧化溝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種改良技術,結構簡單,依靠表面曝氣機械和水下推動裝置對混合液進行充氧、攪拌和推流(Rittmann and McCarty, 2004),混合液在溝道中不斷循環流動的過程中完成有機物的去除和脫氮除磷,具有污染物去除率高、出水水質好、運行工況穩定等優點,已成為國內外城鎮污水處理廠的主選工藝之一. 實際上,氧化溝的上述性能與其*的流場特性密切相關(許丹宇等,2010).隨著計算流體力學(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簡稱CFD)技術的快速發展,已有許多學者將其用于氧化溝水力學特性模擬與優化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陳志瀾和楊人衛通過流場數值模擬指出導流墻偏置距的合理布設可優化氧化溝工藝的溝道流場分布,并可有效防止反應器內污泥淤積,同時提供了合理的偏置距參數.Yang等(2010)借助滑移壁面模型仿真了氧化溝工藝內部溝道的流場分布,并指出滑移壁面模型可有效定義轉碟的水力學行為.陳威和柳溪(2011)則以氧化溝中導流墻的長度、偏置距和半徑為研究對象,借助CFD技術確定了各結構參數的優取值范圍.劉玉玲等基于計算流體力學理論與工具提出了一種新型結構形式的導流墻,并指出其可有效減小氧化溝隔墻背后回流區的范圍.梁延鵬等采用三維紊流模型對氧化溝進行了數值模擬,發現增加墻體光滑度和導流墻的曲率半徑可改善氧化溝的水力特征.Chen等基于CFD數值方法構建了氧化溝的固液、氣液兩相流模型,對傳統氧化溝的水力學優化提供有效工具.
2、溫度
廢水中的厭氧處理主要依靠微生物的生命活動來達到處理的目的,不同微生物的生長需要不同的溫度范圍。溫度稍有差別,就可在兩類主要種群之間造成不平衡。因此,溫度對顆粒污泥的培養很重要。顆粒污泥在低溫(15~25℃)、中溫(30~40℃)和高溫(50~60℃)都有過成功的經驗。一般的,高溫較中溫的培養時間短,但由于高溫下NH3與某些化合物混合毒性會增加,因而導致其應用上受一定的限制;中溫一般控制在35℃左右,在其它條件適當的情況下,經1~3個月可成功的培養出顆粒污泥;低溫下培養顆粒污泥的研究較少。
3、pH值
反應器內pH值范圍應控制在產甲烷菌適的范圍內(6.8-7.2)。由于不同性質的廢水有不同的pH值,為了保證反應器內pH值的穩定,防止酸積累而產生的對產甲烷菌的抑制,可采用向廢水中添加化學藥品如NaHCO3、Na2CO3、Ca(OH)2等物質。
生化段1。生化段1可以通過改變曝氣量調節生化反應,當關閉曝氣系統時,生化段1為水解酸化池,主要作用是將污水中難降解的采油助劑等大分子有機物分解為溶解性和小分子有機物,可利用底部污泥床截留并吸附顆粒物質、膠體物質及有機物。
水解酸化池另一作用為出水循環回流進行缺氧脫氮反應。污水在兼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利用原水部分降解的揮發性有機酸(VFA)作為有機碳源,使亞硝酸氮、硝酸氮轉化為氮氣,并利用部分有機物和氨氮合成新的細胞物質。生化段1開啟曝氣系統時,為生化段2的預處理段。
(2)生化段2。生化段2采用活性污泥系統,為去除有機物的主體工藝,與MBR聯用的活性污泥系統具有以下特點:有機負荷高,單位體積去除有機物的能量是生化法中高的;不產生污泥膨脹,耐沖擊性能好,來自MBR系統大流量的污泥回流使其受到高負荷沖擊后,生物細菌能很快得到恢復;管理方便,能實行簡單的無人控制而不影響水質,可以減少操作人員,降低運行成本。
(3)管式膜處理器。將管式膜處理系統應用于污水處理中具有以下特征:能高效地進行固液分離,其分離效果比傳統的沉淀池要好,且占地少,通過膜分離裝置所獲得的水質很好,可以直接再利用;使生物反應器能保持高濃度的微生物,膜分離裝置能阻止高分子質量的有機物和懸浮物向系統外流失,使參與反應的微生物*保持在生物反應器內,這對于截留世代期較長的微生物尤其有利,如硝化細菌在反應器中的停留有利于系統的硝化;膜可以阻留許多分解速度較慢的大分子難降解物質,通過延長其停留時間而提高對它的降解率;剩余污泥產量小,污泥處理費用少;易于實現自動化,操作管理方便。
水力負荷
這是重要的一條,需要循序漸進。水力負荷太低,會導致大量分散污泥過度生長,從而影響污泥的沉降性能,甚至會導致污泥膨脹。但水力負荷過大,會對顆粒污泥造成剪切并會剝落未聚集細胞體的胞外多糖粘滯層而阻礙粘附聚集。因此,在啟動初期,應采用較小的水力負荷(0.05-0.1m3/m2•h)使絮體污泥能夠相互粘結,向集團化生長,有利于形成顆粒污泥的初生體。當出現一定量的污泥后,提高水力負荷至0.25m3/m2•h以上,可以沖走部分絮體污泥,使密度較大的顆粒污泥沉降到反應器底部,形成顆粒污泥層。為了盡快實現污泥顆粒化,把水力負荷提高到0.6m3/m2•h時,可以沖走大部分的絮體污泥。但是,提高水力負荷不能過快,否則大量絮體污泥的過早淘汰會導致污泥負荷過高,影響反應器的穩定運行。
填料特性與規格
A/O 反應器內的填料主要為球形懸浮填料(150 mm)和組合填料(200 mm),購自中國宜興晨翔環保設備廠。球形懸浮填料材質為聚丙烯,比表面積 380~800 m2/m3,孔隙率>99%,相對密度0.93。組合填料的圓環和纖維束材質分別為聚乙烯和滌綸絲,單元直徑80 mm,束間距20 mm。懸浮填料內部填充火山巖塊體(產地內蒙),填充量70%~80%,顆粒直徑 3~5 cm?;鹕綆r表觀為紅黑褐色不規則顆粒,其親水性強,有利于微生物附著
接種污泥
A/O 反應器的接種污泥采用蘇州高新區污水處理廠濃縮池的濃縮污泥,接種體積約為總容積的40%~50%。污泥為褐色絮狀,沉淀性能較好。接種污泥的MLSS 和MLVSS 分別為34.2、21.6 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