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系統
⑴、常溫自來水經軟化后進入軟水箱;
(2)軟水箱內軟水通過立式多級水泵進入余熱鍋爐,與煙氣換熱;
(3)軟水在立式多級泵的動力作用下進入對流吸熱區,將水加熱到120℃,然后進入余熱蒸汽鍋爐的汽包;
- 汽包通過上升管和下降管與受熱面連接,受熱面吸收煙氣中熱量,形成承壓的汽水混合物。汽水混合物通過上升管進入汽包進行汽水分離,蒸汽經汽水分離后,自 主蒸汽管道 輸出;承壓水通過下降管 回到蒸發段 繼續吸熱產汽;
- 蒸汽通過蒸汽管道并入蒸汽管網。
3、煙道旁通
余熱鍋爐安裝后,增加旁通煙道與余熱鍋爐前后原煙道連通,保證余熱鍋爐維護保養時不影響原設備使用。(備選)
余熱蒸汽鍋爐特點
1、系統采用復合管分段換熱,擾流換熱、逆向換熱;換熱效率更高。
2、設備緊湊、占地面積小、換熱率高、使用壽命長;操作靈活、快捷。
3、受熱面布置設定煙速6~8米/秒,在保證換熱效率的前提下**可能減小設備煙風阻力,減小磨損,把設備對焚燒爐的影響降到**。
4、受熱面前段采用復合管換熱系統。886℃煙氣入口處設置輻射熱 光管受熱面;650℃至550℃煙氣段,采用20#GB3087鍋爐鋼和ND鋼布置縱翅片對流受熱面,對煙氣熱量更好的吸收利用,同時也有效防止低溫段換熱管束的酸露腐蝕因素。
6、根據焚燒爐的煙氣溫度高、煙氣流量大,熱應力作用和金屬疲勞性較為明顯。故受熱面全部采用氬弧焊結合手工焊的柔性連接,改進原余熱鍋爐剛性焊接的方式,無熱應力破壞危險,不受溫度波動的熱應力影響;性能穩定。
7、設備在設計制造時,換熱管束全部采用并聯連接結構,換熱管束工作相對獨立。并在原有換熱面積基礎上多加30%;單根損壞不影響設備整體工作。
8、設備換熱管束形式采用 縱翅片加光管。煙氣入口高溫段使用 光管結構,中溫對流受熱面采用 縱翅片結構啟到煙氣擾流作用,對煙氣形成擾流換熱;低溫段采用縱翅片結構,防止煙氣溫度降低后粉塵沉降導致的堵塞。保證設備的換熱效率同時提高設備的使用性價比。
9、設備受熱面外圍采用硅酸鋁纖維+耐火磚墻構建。有效應對設備在換熱過程中的熱量流失和*熱應力作用下使用傳統設備固定金屬外殼后出現由設備變形而引起的漏風、熱效率下降等問題。
10、煙氣進出口溫度較高,故進出口采用耐火泥進行澆筑處理。膨脹節和法蘭口進行連接。
11、設備汽包處和上升下降管處均設置排污裝置,可定期對系統運行中產生的污垢等及時清理;保證 爐水的品質。
12、設備水循環系統立式多級泵組采用一用一備的方式進行安裝,可以進行切換使用,增加了泵組的使用壽命,一組泵組損壞情況下,不會被迫停車。
13、設備設置嵌入式檢修門和漏灰斗,可通過旁路煙道開啟后采用蒸汽或壓縮空氣進行清掃沖洗。下設漏灰斗可定點排污處理。
14、電控裝置一鍵操作,方便、簡單、易操作:
(1)、進出口煙道和蒸汽主管道出口設置遠傳儀表;時時記錄煙道進出口煙氣溫度和蒸汽溫度、壓力
(2)、控制柜對水泵的切換、低水位、高水位、缺水、蒸汽管網超壓具有自動報警和連鎖保護功能;確保運行安全。
(3)、以上電氣控制設置,在控制柜上預留485接口可提供遠傳信號子站。
余熱蒸汽鍋爐日常維護設計:
1、水泵一用一備,確保系統不會出現循環中斷;
2、受熱面用橫置式,左右 設嵌入式檢修門,采用光管+縱翅片結構;下部有漏灰斗,*解決積灰和清灰問題。
3、設備受熱面有效的控制換熱管束工作的啟動溫度;有效避免露點腐蝕。擾流換熱,提高煙氣熱能的利用效率和防止低溫段積灰。
4、設備使用工況煙氣成分中含有*等腐蝕性元素;在該工況下設備換熱管束部分材質使用ND鋼;有效避免**腐蝕。
5、設備軟水箱采用平板液位顯示和浮球閥控制水箱保持水位,保證液位實時觀測防止系統缺水運行。另,余熱鍋爐系統 自帶 液位監測。
6、余熱鍋爐汽包設置 磁翻板液位計、液位控制器與補水泵進行聯動;既保證的鍋爐水位的外觀監測,又能提供穩定的鍋爐補水系統運行。
7、設備針對系統的高壓采用系統報警和安全閥自動泄壓連鎖保護。
8、針對設備低水位和缺水狀態下,系統連鎖保護且必須人工復位方可運行;保證設備穩定有水運行不會出現干燒和缺水狀態下系統自動給水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