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動生活污水處理設備精選廠家增創效益增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水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同時,由于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和工業化的快速發展,污水排放量也相應增多
市生活垃圾的主要組成之一,其產生量也在逐年增加。由前瞻產業研究院的統計數據得知,2015年全國產生餐廚垃圾9500萬噸,到2016年全國餐廚垃圾產生量增至9700萬噸,與污泥一樣,餐廚垃圾成為了影響環境衛生和公眾健康,甚至是威脅食品安全的又一難題。
2、污泥與餐廚垃圾單獨厭氧消化難點
在廢棄物的處理處置與資源化方法中,厭氧消化既可以實現其減容減量,降低或消除廢棄物對環境的危害,又能獲得沼氣形式的清潔能源從而緩解當今的能源供需壓力,此方法得到了國內外的青睞。對污水污泥與餐廚垃圾來說,兩者均是常見的有機廢棄物,然而其單獨厭氧消化產沼氣效果卻并不十分理想。
污泥有機C含量較低,蛋白質含量較高,相對于有機C而言,蛋白質降解速率較慢,加之污泥中的大部分有機C為被細胞壁所包裹的微生物細胞物質,可生物降解能力較低,所以污泥單獨厭氧消化時降解速度較慢,揮發性固體的去除率和產氣量一般也較低。同時,由于污泥的C/N較低,厭氧消化時含N物質會較快地溶出而發生氨氮的積累,造成厭氧消化體系營養物質的配比失衡,進而導致厭氧消化進程的抑制。同時,污泥厭氧消化系統能否可持續運行還與其處理規模密切相關。這是因為污泥厭氧消化項目投資大,運行費用高,在規模經濟的作用下,大型污泥厭氧消化項目最有可能實現收益與投入的平衡,故停運率較低,而小規模污泥厭氧項目的收益不足以平衡投資和運行費用。
餐廚垃圾的主要組成成分為水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和鹽分,并富含氮、磷、鈣、鉀等營養元素,其中有機成分在總固體中的含量很高,可高達95%以上。餐廚垃圾的C/N較高,易被生物降解,單獨厭氧消化時速度較快。但由于產甲烷菌生長過程相對較緩慢,因此可能引起揮發性有機酸等中間代謝產物的毒性抑制,甚至導致厭氧消化系統的酸化失效。此外,由于餐廚垃圾固體含量高,流動性差,不易與厭
速率慢,污泥單獨厭氧發酵時易產生氨氮的抑制,而餐廚垃圾C/N則比較高,卻會因餐廚垃圾厭氧消化速度與產甲烷菌生長速度不均衡而引起揮發性有機酸等中間代謝產物積累,甚至引起系統酸化。故兩者聯合厭氧,即可以調節C/N,提高厭氧系統的生物降解性,從而改善污泥的降解速率,又可以使產生的揮發性有機酸與氨氮等中間代謝產物進行部分中和反應,避免揮發性有機酸等中間代謝產物的積累,調節厭氧過程中的pH值,防止厭氧消化系統的酸化失效,維持厭氧系統的穩定運行。
(2)污泥中含有大量微生物,適合作為厭氧消化的菌種來源,而餐廚垃圾含有豐富的可溶醣,可生物降解性較好,非常適合作為厭氧消化的底物,故兩者聯合厭氧可以促進厭氧消化優勢菌種的形成,有助于混合底物厭氧消化過程的進行,以縮短厭氧消化時間。
(3)餐廚垃圾和污泥進行聯合厭氧消化可以補充各自成分中缺少的營養物質,使厭氧消化底物中的營養成分達到較好的平衡。
(4)餐廚垃圾和污泥聯合厭氧消化可直接采用現有的污泥消化池,有利于降低成本,并為通過在污泥消化池中添加餐廚垃圾來擴大處理規模提供了便利條件,有利于促進規模經濟效益的實現。而且根據已有研究成果,在聯合厭氧消化工藝中,兩種廢棄物的厭氧消化性能得到了明顯改善,沼氣產量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從而提高經濟效益。
4、聯合厭氧消化技術研究及應用
目前國內外已開展了一些污泥和餐廚垃圾聯合厭氧消化技術的研究,但總體來看,國內外的相關報道并不多,且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污泥和餐廚垃圾聯合厭氧消化的技術、經濟與工程可行性,以及pH值、溫度、混合比例等工藝參數對聯合厭氧消化反應過程的影響分析方面,而對聯合厭氧消化的協同反應機理以及其中有機質降解調控機制尚缺乏深入系統的研究。尤其是在我國,重復性研究較多,而對擁有自有知識產權的、具有技術突破性的相關技術和設備研發力度不足。通過對國內外現有污泥和餐廚垃圾聯合厭氧消化信息的查詢信息,目前國內聯合厭氧消化相關僅有60余項,可見目前國內擁有相關自有知識產權的數量還很有限,特別是與相關知識產權數量位居前列的日本、韓國和美國相比,更是存在較大差距。
全自動生活污水處理設備精選廠家增創效益在應用方面,一般認為現有的污泥處理設施(如污泥消化池)可直接應用于聯合厭氧消化工藝,實現了設備共享。因此,污泥和餐廚垃圾的聯合厭氧消化從技術和設施上可行。但整體而言,該技術目前主要限于實驗室小規模運行,缺乏大規模應用的數據和經驗,遠未達到市場普遍應用的程度。
5、研究熱點及方向
5.1 影響聯合厭氧消化的參數
目前,國內外關于工藝參數對聯合厭氧消化影響的研究報道還較少,并且主要集中在混合比例、水力停留時間、溫度、pH值這4項參數上,而對固體停留時間、攪拌強度等其他重要參數研究較少。
5.1.1 混合比例
污泥和餐廚垃圾的混合比例不同會導致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含量的不同,進而對底物的消化過程、聯合厭氧消化效率、沼氣產量和甲烷含量產生重要影響。
Beno等通過對餐廚垃圾、蔬菜垃圾與污水污泥在不同混合比例條件下消化效果的實驗研究,發現餐廚垃圾和蔬菜垃圾進行單獨厭氧消化時的沼氣產量很低,且沼氣中的甲烷含量也不高,只有5%左右;而添加一定量的污泥后,沼氣產量明顯增多,將兩者分別與污泥按照77:23的比例混合時,酸抑制得以解除,沼氣中的甲烷含量也上升至49%。在段妮娜等對脫水污泥、餐廚垃圾單獨厭氧消化以及濕重混合比例分別為4:1、3:2和2:3條件下的五種厭氧消化系統進行了研究,考察了半連續干法厭氧消化的產氣性能、有機質降解性能和系統穩定性。結果表明,固體停留時間為20d時,隨著進料中餐廚垃圾所占比例的增大,混合物料的水解速率常數也隨之增大,降解率隨之提高,產氣率和甲烷產率亦呈現上升趨勢,同時系統內pH值、總堿度、總氨氮和游離氨氮呈下降趨勢。
國內外同時對兩者的混合比例開展了實驗研究。NamHyoHeo等通過模擬食品廢物和活性污泥混合物料的單級厭氧消化過程發現,在兩種有機物混合比例為1:1、水力停留時間為10d的反應條件下,揮發性固體去除率達到,為53.7%,COD也達到了去除效果,去除率可達53.6%。付勝濤等對剩余活性污泥與餐廚垃圾的聯合厭氧消化系統開展了實驗研究,發現當剩余活性污泥與餐廚垃圾進料總固體含量比為1:1時,pH值、堿度和氨氮要高于總固體含量比分別為3:1和1:3,而且在同一水力停留時間下運行,具有的緩沖能力,穩定性和處理效果都比較理想。此外,趙云飛、李靖也同樣得到了1:1的混合比例結論,但是也有一些研究人員卻得出不同的混合比例結論。高瑞麗等通過對35℃下厭氧消化系統的試驗研究得出結論,即當剩余污泥與餐廚垃圾質量比為2:1時,沼氣產量和甲烷含量均達到值,分別比剩余污泥單獨厭氧消化時的產氣量提高了5倍和1.5倍。
從以上研究結果看,得出的污泥與餐廚垃圾混合比例存在差異,這主要是由作為研究對象的污泥與餐廚垃圾來源不同,其各自的C/N也不同,加之實驗條件不同而造成的。
5.1.2 水力停留時間
國內外還對水力停留時間進行了研究,得到的結果基本一致,即隨著水力停留時間的增大,聯合厭氧反應更加,系統運行更加趨于穩定,從而使揮發性固體去除率和產甲烷率也更高。
Fu等研究在不同混合比例和水力停留時間條件下初沉污泥和餐廚垃圾的混合中溫厭氧消化效果,研究發現,當初沉污泥和垃圾按照揮發性固體之比為3:1和1:1時,在水力停留時間分別為10d、13d、16d、20d的條件下,揮發性固體去除率和產甲烷率隨著水力停留時間的增大而提高,各厭氧消化系統中均未出現pH值降低、堿度不足、氨抑制和揮發性有機酸積累等現象。
Oleszkiewicz等研究了紙類、餐廚垃圾和污泥混合形成的高固體厭氧消化,研究結果顯示,聯合厭氧消化系統隨著水力停留時間的增加,總固體含量和需氧量的去除率也隨之提高。
付勝濤等通過對剩余活性污泥和餐廚垃圾的混合中溫厭氧消化過程的實驗研究發現,按照剩余活性污泥和餐廚垃圾總固體含量之比分別為3:1、1:1、1:3的進料比例,水力停留時間分別設定為10d、15d和20d,當餐廚垃圾的總固體含量所占比例提高時,揮發性有機酸隨著水力停留時間的增大而提高,但總體來說揮發性有機酸相差并不明顯,各厭氧消化系統pH值在7.18~7.52范圍內浮動,均未出現揮發性有機酸積累和氨抑制現象,運行穩定。另外,同一進料比例在不同水力停留時間條件下,氨氮濃度會隨水力停留時間的增大而提高,但單位揮發性固體甲烷產率和氣體產率差異不大。
5.1.3 pH值
pH值作為厭氧消化過程中重要的控制因素,影響著產甲烷菌的活性和底物的水解效率,若pH值<6.3,會抑制產甲烷菌對揮發性有機酸的利用,導致揮發性有機酸的積累,這樣會進一步導致pH值的下降,從而形成惡性循環。而根據YadvikaS等的研究,若pH值>7.8,又會造成NH4+向NH3的轉化,對厭氧消化系統產生毒性抑制??梢?,pH值過高或過低時,都不利于聯合厭氧消化的進行。
為了保證厭氧消化系統內有足夠濃度的厭氧菌并保持其具有足夠的生物活性,pH值通常應維持在7.0~7.5,以提供厭氧菌的生長代謝環境。
5.1.4 溫度
溫度也是影響污泥和餐廚垃圾混合物料聯合厭氧消化過程的一個重要因素,一般認為較高的溫度有利于促進厭氧消化的反應進程,提高聯合厭氧消化效率,同時也有利于混合物料中總固體含量和需氧量的去除率。
Oleszkiewicz等以紙類、餐廚垃圾和污泥三者混合的高固體厭氧消化系統為對象進行了研究,得出如下結論:相對于35℃的厭氧反應溫度,厭氧消化系統在55℃條件下的揮發性固體降解率和產氣率均較高,并且在此溫度范圍內,總固體含量和需氧量的去除率亦隨溫度的提高而提高。
5.2 物料的預處理
5.2.1 污泥的預處理
采用污泥預處理技術有助于破壞污泥中的顆粒成分,使厭氧菌所需的有機質釋放出來,從而有效加快厭氧消化過程,增加產氣量。污泥預處理技術有很多,其中堿處理法和熱處理法工藝簡單,已具備工程應用條件,且基建投資、運行成本相對較低;超聲波處理法和臭氧氧化法的預處理但需繼續進行工藝優化和配套設備的開發工作;與以上四項污泥預處理方法相比,其他技術屬于新興技術,還需要開展進一步探討和研究。此外,選擇兩種或兩種以上預處理技術進行優化組合,如熱處理法與堿處理法結合應用,可以達到更好的污泥預處理和后續厭氧消化效果。
5.2.2 餐廚垃圾的預處理
餐廚垃圾中富含大量油分,油脂降解性差,會對微生物生長代謝產生不利影響,所以應進行除油處理。分離出去的油脂可通過制肥皂或生物柴油等途徑實現資源再利用,而剩余固體部分再與污泥聯合厭氧消化。目前餐廚垃圾除油技術可歸納為四大類
氧微生物實現充分的混合,進而影響厭氧效果。
綜上所述,單獨對污泥和餐廚垃圾進行厭氧消化
,由于污水中有害物氨氮對環境污染和水體富營養化,給生活和工業用水的處理帶來了較大的困難。對廢水中氨氮的處理有較多的不同處理方法,常用的處理技術有化學中和法、化學還原法、化學沉淀法、折點氯化法、氨吹脫汽提法、液膜法、離子交換法、藻類處理法、土壤灌溉法、生物脫氮法等等,主要是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處理方法,并有不斷研究開發新的脫除處理技術,以達到更好地去除氨氮的目的。工業氨水廠廢水中的氨氮主要是氨以及銨鹽,本文根據這一特定的氨氮進行實驗室去除處理試驗,并用于生產實踐,結果較為滿意。
生石灰作為廢水中氨氮的處理劑進行工業處理廢水,能夠達到工業廢水中氨氮脫除的效果,而且效果很好。在等同條件下,經換算,當廢水中的氨氮與氧化鈣質量比為1︰35時效果比較好。
2.3 熟石灰的影響
用熟石灰代替生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