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一
絮凝沉淀池是斜管沉淀池的一種。絮凝沉淀池是根據淺池沉淀理論設計出的一種組合式沉淀池;也統稱為斜管沉淀池。斜管沉淀池,斜管沉淀器,盾構施工污水處理設備。
絮凝沉淀池原材料采用不銹鋼或改性PVC等材質,具有良好的耐腐蝕性,強度較高、外形美觀、安裝固定、方便,設備使用年限長等優點。
原理介紹:
絮凝斜管沉淀池的作用主要是去除懸浮于污水中可以沉淀的固體懸浮物,在不同的工藝中,所分離的固體懸浮物也有所不同。例如在生物處理前的沉淀池主要去除無機顆粒和有機物質,在生物處理后的沉淀池主要是分離水中的微生物固體。
絮凝沉淀池是在沉淀區內設有斜管的沉淀池,集成了絮凝加藥、斜管沉淀、集泥斗、出水堰、清水池于一體污水處理設備。該設備利用了層流原理,對污水中降低了污水在設備中的停留時間,沉淀效果更好,處理效率更高,是近十年來在給排水工程中采用廣泛而且成功的一項水處理裝置。適用于進水口除砂,一般工業和生活給水沉淀、污水沉淀、隔油以及尾張濃縮等處理。即適用于新建工程,又適用于現有舊池的改造,均能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斜管絮凝沉淀池主要特點:
1、斜管沉淀池結構簡單、無易損件、運行穩定。
2、停留時間短,沉淀效果高,處理效率高。
3、曝氣強度低,節約占地,不需要污泥回流。
4、斜管沉淀池占地省、投資少、效率高。
絮凝沉淀池是在泥渣懸浮層上方按裝傾角60度的斜管組建,便原水中的懸浮物,固體物或經投加混凝劑后形成的絮體礬花,在斜管底側表面積積聚成薄泥層,依靠重力作用滑回泥渣懸浮層,繼而沉入集泥斗。
通過在池內增加斜管,減少水力半徑的同時,加大水池過水斷面的濕周,因此水流在相同水平流速V時,可以極大的降低雷諾數Re,從而減少紊流,促進沉淀。另外,加設斜管還可以使顆粒沉淀距離縮短,減少沉淀時間,提高沉淀效率。由排泥管排入污泥池另行處理或綜合利用。上清液逐漸上升至集水管排出,可直接排放或回用。
一體化絮凝沉淀池的分類:
1、自由沉淀
懸浮顆粒濃度不高;沉淀過程中懸浮固體之間互不干擾,顆粒各自單獨進行沉淀, 顆粒沉淀軌跡呈直線。沉淀過程中,顆粒的物理性質不變。發生在沉砂池中。
2、絮凝沉淀
懸浮顆粒濃度不高;沉淀過程中懸浮顆粒之間有互相絮凝作用,顆粒因相互聚集增大而加快沉降,沉淀軌跡呈曲線。沉淀過程中,顆粒的質量、形狀、沉速是變化的?;瘜W絮凝沉淀屬于這種類型。
3、區域沉淀或成層沉淀
懸浮顆粒濃度較高;顆粒的沉降受到周圍其他顆粒的影響,顆粒間相對位置保持不變,形成一個整體共同下沉,與澄清水之間有清晰的泥水界面。二次沉淀池與污泥濃縮池中發生。
4、壓縮沉淀
懸浮顆粒濃度很高;顆粒相互之間已擠壓成團狀結構,互相接觸,互相支撐,下層顆粒間的水在上層顆粒的重力作用下被擠出,使污泥得到濃縮。二沉池污泥斗中及濃縮池中污泥的濃縮過程存在壓縮沉淀。
介紹二
沉淀池是應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懸浮物的一種構筑物,凈化水質的設備。利用水的自然沉淀或混凝沉淀的作用來除去水中的懸浮物。沉淀池按水流方向分為水平沉淀池和垂直沉淀池。沉淀效果決定于沉淀池中水的流速和水在池中的停留時間。為了提高沉淀效果,減少用地面積,多采用蜂窩斜管異向流沉淀池、加速澄清池、脈沖澄清池等。沉淀池在廢水處理中廣為使用。 考慮到顆粒沉淀過程中的絮凝因素,假設顆粒的沉速以等加速改變,并設起始為零。結合考慮管內的流速分布,則斜管長度為:-d*tgθ式中a為顆粒沉速變化的加速度,即a=du/dt上述三種方法,各有不足之處。
分類概述
平流式
沉淀池
由進、出水口、水流部分和污泥斗三個部分組成。平流式沉淀池多用混凝土筑造,也可用磚石圬工結構,或用磚石襯砌的土池。平流式沉淀池構造簡單,沉淀效果好,工作性能穩定,使用廣泛,但占地面積較大。若加設刮泥機或對比重較大沉渣采用機械排除,可提高沉淀池工作效率。流式沉淀池進出口形式及布置,對沉淀池出水效果有較大的影響。一般情況 下,當進水端用穿孔墻配水時,穿孔墻在池底積泥面以上0.3~0.5m處至池底部分不設孔 眼,以免沖動沉泥。當沉淀池出口處流速較大時,可考慮在出水槽前增加指形槽的措施, 以降低出口槽堰口的負荷。
特點
1.平流式沉淀池的構造及工作特點
斜管沉淀池
為帶行車式刮泥機的平流式沉淀池。
為使入流污水均勻與穩定的進入沉淀池,進水區應有整流措施。入流處的擋板,一般高出池水水面0.1—0.15m,擋板的浸沒深度應不少于0.25m,一般用0.5~1.0m,擋板距進水口0.5~1.0m。
平流式沉淀池的出流裝置。
出水堰不僅可控制沉淀池內的水面高度,而且對沉淀池內水流的均勻分布有直接影響。沉淀池應沿整個出流堰的單位長度溢流量相等,對于初沉池一般為250m3/m·d,二沉池為130~250m3/m·d。鋸齒形三角堰應用普遍,水面宜位于齒高的1/2處。為適應水流的變化或構筑物的不均勻沉降,在堰口處需要設置能使堰板上下移動的調節裝置,使出口堰口盡可能水平。
堰前應設置擋板,以阻攔漂浮物,或設置浮渣收集和排除裝置。擋板應當高出水面0.1~0.15m,浸沒在水面下0.3~0.4m,距出水口處0.25~0.5m。
多斗式沉淀池,可以不設置機械刮泥設備。每個貯泥斗單獨設置排泥管,各自獨立排泥,互不干擾,保證沉泥的濃度。在池的寬度方向污泥斗一般不多于兩排。
2.平流式沉淀池的設計
平流式沉淀池主要設計參數為水平流速、沉淀時間、池深、池寬、長寬比、長深比 等,設計有關要點如下:
(1)沉淀出水濁度,當作化學水處理進水水質時應不大于5NTU,當作冷卻水水質時 應不大于20NTU。
(2)池數或分格數一般不少于2座。
(3)沉淀時間一般采用1.0~3.0h。當處理低溫、低濁度水或高濁度水時,沉淀時間 應適當增長。
(4)沉淀池內平均水平流速一般為10~25mm/s。
(5)有效水深一般為3.0~3.5m,超高一般為0.3~0.5m。
(6)池的長寬比應不小于4:1,每格寬度或導流墻間距一般采用3~9m,大為15m。
(7)池的長深比應不小于10:1。采用吸泥機排泥時,池底為平坡。
(8)平流式沉淀池進出口形式及布置,對沉淀池出水效果有較大的影響。一般情況 下,當進水端用穿孔墻配水時,穿孔墻在池底積泥面以上0.3~0.5m處至池底部分不設孔 眼,以免沖動沉泥。當沉淀池出口處流速較大時,可考慮在出水槽前增加指形槽的措施, 以降低出口槽堰口的負荷。
(9)防凍可利用冰蓋 (適用于斜坡式池子) 或加蓋板 (應有人孔、取樣孔),有條件 時亦可利用廢熱防凍。
(10)泄空時間一般不超過6h。
(11)弗勞德數一般控制在1×10~1×10之間。
(12)水平沉淀池內雷諾數一般為4000~15000間,多屬紊流。設計時應注意隔墻設 置,以減少水力半徑R,以降低雷諾數。
(13)為節約用地,大型水平沉淀池也可疊建于清水池之上,但沉淀池必須嚴格保證 不漏。
(14)平流沉淀池一般采用直流式布置,避免水流轉折。但是,為滿足沉淀時間和水 平流速的要求,往往池長較長,一般在80~100m之間。當地形條件受限制或處理規模較 小 (如3×10m/d) 以下,也可采用轉折布置。
豎流式
又稱立式沉淀池。池體平面為圓形或方形。廢水由設在沉淀池中心的進水管自上而下排入池中,進水的出口下設傘形擋板,使廢水在池中均勻分布,然后沿池的整個斷面緩慢上升。懸浮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入池底錐形污泥斗中,澄清水從池上端周圍的溢流堰中排出。溢流堰前也可設浮渣槽和擋板,保證出水水質。這種池占地面積小,但深度大,池底為錐形,施工較困難。池中廢水豎向流動的沉淀池。池體平面圖形為圓形或方形,水由設在池中心的進水管自上而下進入池內 (管中流速應小于30mm/s),管下設傘形擋板使廢水在池中均勻分布后沿整個過水斷面緩慢上升 (對于生活污水一般為0.5~0.7mm/s,沉淀時間采用1~1.5h),懸浮物沉降進入池底錐形沉泥斗中,澄清水從池四周沿周邊溢流堰流出。堰前設擋板及浮渣槽以截留浮渣保證出水水質。池的一邊靠池壁設排泥管(直徑大于200mm)靠靜水壓將泥定期排出。豎流式沉淀池的優點是占地面積小,排泥容易,缺點是深度大,施工困難,造價高。常用于處理水量小于20000m/d的污水處理廠。
輻流式
池體平面多為圓形,也有方形的。直徑較大而深度較小,直徑為20~100米,池中心水深不大于4米,周邊水深不小于1.5米。廢水自池中心進水管入池,沿半徑方向向池周緩慢流動。懸浮物在流動中沉降,并沿池底坡度進入污泥斗,澄清水從池周溢流入出水渠。
近年設計成的新型的斜板或斜管沉淀池。主要就是在池中加設斜板或斜管,可以大大提高沉淀效率,縮短沉淀時間,減小沉淀池體積。但有斜板、斜管易結垢,長生物膜,產生浮渣,維修工作量大,管材、板材壽命低等缺點。正在研究試驗的還有周邊進水沉淀池、回轉配水沉淀池以及中途排水沉淀池等。沉淀池有各種不同的用途。如在曝氣池前設初次沉淀池可以降低污水中懸浮物含量,減輕生物處理負荷在曝氣池后設二次沉淀池可以截流活性污泥。此外,還有在二級處理后設置的化學沉淀池,即在沉淀池中投加混凝劑,用以提高難以生物降解的有機物、能被氧化的物質和產色物質等的去除效率。
水平管
水平管沉淀池是接近“哈真”淺層理論的沉淀池,它將沉淀管水平放置,沿水平行流動,懸浮物垂直分離,具有沉淀和分離功能。安裝時可將預制的“水平管”模塊組裝為水平管沉淀池。水平管沉淀分離裝置分成若干層,由此增加了沉淀面積,減小了懸浮物的沉降距離,縮短了懸浮物沉淀時間;水平管單元的垂直斷面形狀為菱形,管底側向設有排泥狹縫,沉泥順側底下滑,再通過排泥狹縫滑入下面的水平管沉淀單元,懸浮物通過水平管及時與水分離,水走水道、泥走泥道,改善了懸浮物可逆沉淀的排泥條件,并避免了懸浮物堵塞管道和跑礬現象的發生。配備不停水自動沖洗系統,解決在水平管壁面上的沉泥附著積累問題。平面形式為矩形的沉淀池,水從 池的一端流入,沿長度方向緩慢流動, 借助水中顆?;蛐躞w的重力沉降作用 以去除水中懸浮物,水從另一端流出。 分進水區、出水區、沉淀區、儲泥區和緩 沖區五部分。進水區設均勻分布的進 水孔口,出水區采用溢流堰以保證澄清 水沿整個斷面均勻流出。平流式沉淀 池的設計應使進、出水均勻,池內水流 穩定,提高水池的有效容積,同時減少 紊動影響,以有利于提高沉淀效率。平流式沉淀池沉淀效果,除受反應效果的 影響外,與池中水平流速、沉淀時間、原 水凝聚顆粒的沉降速度、進出口布置形 式及排泥效果等因素有關。一般流速 不大于0.005m/s,停留時間2h,水流部 分的有效水深不超過3m,池的長寬比 不小于4。沉淀池的出水裝置常采用三 角堰、孔眼和溢流堰等,一般出水堰做 成由直角三角堰構成的鋸齒形堰口,齒 深常用5cm,齒距用20cm左右。如沉 淀池容積不大,底部也可做成許多污泥 斗,泥斗的斜壁與水平面的傾角,方斗 宜為60°,圓斗宜為55°。平流式沉淀池 的優點有造價較低;操作管理方便,施 工簡單;對原水濁度適應性強,潛力大, 處理效果穩定;帶有機械排泥設備時, 排泥效果好,應用廣泛等。缺點是占地 面積較大。一般用于處理水量大于 15000m/d的污水處理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