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剝離放射性去污膜
去污是用物理、化學或生物的方法去除或降低放射性污染過程。從廣義來說,去污就是把放射性物質從不希望其存在的部位去除或全部去除。
放射性污染物可能是離子、分子態,顆粒物或膠體。污染核素的載體可能是垢物、氧化膜層、油漆或涂料。放射性污染的形成機制,可以分為:
1、沉積和附著作用;
2、吸附和離子交換作用;
3、表面靜電作用;
4、擴散滲透作用。
去污的作用和意義
(1)降低放射性水平,減少工作人員受照劑量,保護公眾和環境;
(2)便于維修和拆卸活動,降低屏蔽和遠距離操作的要求;
(3)降低或消除對探測的干擾影響;
(4)使設備、工具、材料、建筑物和場址有可能再利用;
(5)減少廢物貯存、運輸和處置的費用;
(6)減少需要處置廢物的體積或使廢物可以降級處置;
(7)有可能回收易裂變材料(如235U、239Pu);
(8)方便事故處理和退役活動。
可剝離膜去污法
利用由化學去污劑和成膜劑做成的具有多種官能團的高分子膜進行去污。因為加入各種絡合劑、乳化劑、浸潤劑,可剝離膜有較強的去污能力和成膜性能,成膜前它是一種高分子溶液或水性分散乳液,用噴霧法或涂刷法將其施加于待去污物體的表面,干燥后成膜。成膜過程中高分子鏈上的官能團以及其中的絡合劑與污染核素發生作用,污染核素萃取進膜中,剝掉涂膜便達到去污目的。可剝離放射性去污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