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正在成為左右環保產業發展的一股重要力量。
從剛剛閉幕的第23屆中國環博會(深圳特別版)上,也能看出環保產業格局的變化。以前,很多大型展臺都是民營環保企業的。但最近幾年,這些民營環保企業逐漸在環博會上消失,取而代之的則是國企和央企。
國資涌入,使得民營環保企業的客戶結構也發生很大變化。由于國資大量取得一手環保項目并將其分包給民企,所以民營環保企業的客戶正在從以前的“政府客戶”逐漸變成“國企客戶”。特別是一些地方環保平臺的成立,更是“近水樓臺先得月”,拿走了很多地方政府的項目。
相比以前的政府客戶,這些國企客戶對于價格不那么敏感,最低價采購的限制也沒有那么嚴格,但他們對于產品質量的要求更高,這就對環保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此情況下,過去長期困擾環保產業的“價格戰”問題未來或許也將得到改善,關注產品質量的“高質量發展”時代或將到來。
1 環保產業“價格戰”時代結束?
在云南合續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岑??磥恚h保設備商過去一直活得“很痛苦”。痛苦的原因是自己不自律,不敬畏這個行業。大家都在用工程的思維來解決環保問題,就是你有一個需求,我只要能解決問題就可以了。這樣做的結果,就是設備“百花齊放”,缺乏統一的標準。行業五花八門,沒有國標、行標,甚至企標,最終造成了業主和使用客戶對行業的極度不信任。
“每家企業都會說自己做得很好,但是實際使用的結果,卻是經常出現各種各樣的狀況。”岑海說。最后,客戶就會說,我不相信你,我來告訴你要買什么樣的設備。比如用4毫米厚的鋼板,焊一個15米長的箱子,里面用什么牌子的風機、什么牌子的填料,油漆用什么厚度等等,當業主把這些技術參數標準都規定完之后,實際上設備商就變成了一家制造企業,只負責生產就可以了。而當你變成一家制造企業的時候,你是沒有議價空間的,你的毛利率就那么低,你沒有定價權,也沒有品牌化,你的生存空間就會越走越窄,很多企業只能被迫打起了“價格戰”。
在岑??磥恚瑑r格戰其實是“很低端”的競爭,如果你只是一家加工企業,不能突出產品品質上的區別,那你就只能陷入價格競爭的區間。只有當你能向客戶證明“我的產品與眾不同”的時候,才能跳出價格戰的藩籬。
好在,隨著國資的逐漸涌入,這種情況正在發生變化。
深圳市捷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銷售總監陳遠飛表示,過去政府招投標的項目,存在一些條條框框的限定,比如價格要按照最低價之類。可能政府也想買好的,但有很多限制,又沒人敢承擔風險,最后中標的結果就不是很合理。而國企招標的話,相對來講就會好一些,靈活度更高一些,可以更加市場化,更加合理。
“國資并不要求設備商一定要把價格做得多低,而是你要向他們證明,你的產品值這么多錢。”岑海說。
事實上,隨著國企用戶增多,用戶的專業性增強,他們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比如長期的售后服務,這對企業的存續性就提出很大要求,你能不能活得那么久?這些要求會讓一些優秀的民營環保企業擁有更多的機會。“國企央企會考核你的生產制造、供應鏈、后續服務能力等,這些都是一些小作坊企業不具備的。”岑海說。
所以,在岑海看來,更多國企央企進入這個行業,會對民企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時也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會讓優秀企業活得更好,也會淘汰一批小作坊企業。
當然,上述這些可能更多的是一些關于未來趨勢的判斷。據《環保圈》了解,目前行業內“價格戰”的情況仍然非常激烈,甚至比以前更加“內卷”了。
2 “專精特新”也能減少“內卷”
此外,廈門嘉戎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蔣林煜表示,目前國家正在力推的“專精特新”政策對于解決價格戰問題也有很大幫助。
過去,中國的企業之所以都愿意“做大”,是因為中小企業很難獲得政府的關注,所以就很難獲得一些政策的傾斜和扶持。包括銀行,也很難愿意為中小企業提供一些信用的背書和貸款。這就導致中國很多企業首先都要做大,讓政府關注到你,讓銀行愿意貸款。但是做大了就難免做雜,最后迷失了自我,所以很多企業會起起落落。
現在國家強調“專精特新”,就是讓中小企業能夠更聚焦于自己的主業,同時也能得到政府的關心,以及銀行信貸的支持。這樣他們就不用再為了引起政府關注而做大了,從而增強了企業的可持續性。同時,中國的中小企業普遍國際化程度不高,只能在國內市場展開競爭,這就導致他們比較“內卷”,容易出現價格戰。而海外的“專精特新”企業(他們一般叫“隱形冠軍”),大多則是面向全球市場的,“內卷”的問題就會好很多。
“如果你做一個螺絲釘,也能走向全球,那樣市場就更大了,也就沒必要內卷打價格戰了。所以‘專精特新’企業未來還是要走全球化的道路,參與國際競爭。”蔣林煜說。
總之,“專精特新”政策是一件好事,希望它能夠充分調動企業的積極性。
陳遠飛也表示,“專精特新”企業可以更好地應對價格戰。如果你在一個領域有深耕,有一定的口碑,那么客戶是可以給你議價權的,即使你比別人貴一點客戶也會認可你。在他看來,“專精特新”相當于一個品牌導向,最后有助于形成良性循環,讓好的企業做得更好,不注重修煉內功的企業則寸步難行。
浙江致遠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惠林表示,如今環保產業正在經歷轉型升級,過去那種“拎一個包”就去做環保的時代正在慢慢地被替代,很多公司都在“大公司化”。如果你沒有很好的技術,沒有很好的創新和質量,你就很難持續地做下去。
3 “國資進入環保產業也是一件好事”
在岑海看來,國資之所以大規模涌入環保產業,也是行業屬性使然。因為環保產業天然地帶有某種程度的公益屬性,要求企業更多地承擔起社會責任。“我們在與國企央企接觸時,經常會聽到他們講一句話——國企擔當。”岑海說,他們在承接環保項目時對收益的要求不一定很高,而是帶有某種完成任務的屬性。
但與此同時,環保行業如果不通過市場化運作,又很難持續進行下去。所以現在行業就出現了幾個“一體化”的趨勢,比如城鄉一體化、管網一體化、給排水一體化等,就是把整個區域的優質項目和“難啃的骨頭”放在一起,打成一個包,交給當地的國企去完成。
因為國企的資源好協調,執行好跟蹤,后期服務也跟得上。而民企很多時候則不具備這些優勢,他們對投資回報率的要求、墊資能力,以及協調政府不同部門的能力,顯然都是不如國企的。
當然,民企也有民企的優勢,比如技術更新換代快、服務意識好,響應速度也更快等等。所以未來的趨勢就是合作共贏,國企央企占主導地位,民企為他們做好服務和配套,各自有各自的生存空間。
陳遠飛也表示,之所以現在出現國企央企占主導的地位,也是市場的選擇。之前國家大力推行PPP項目,很多民企都“玩進去”了,就是因為那些項目需要大量的資金,周期長、投入高。如果資金鏈跟不上的話,一兩個項目砸進去,其他板塊就會受到影響,所以民企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這種情況下,如今大的環保項目這么多,如果單獨依靠民企,就會出現很大問題。國企進入,他們本身資金實力肯定比民企強,融資成本更低,施工能力也更強。
所以,國企進來以后,他們把整個項目承包下來,有國資作為背書,地方政府就不用擔心后續會爛尾什么。然后國企再把一些子項目分包給專業的環保公司,民營企業也可以參與其中,分得一定的利潤,同時又不用承擔原來那么大的而風險。
因此,在陳遠飛看來,國資進入環保產業也是一件好事。
4 警惕“內部壟斷”趨勢
李惠林表示,政府客戶變成國企客戶,對于民營環保企業來講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要賬更方便了。“因為政府今天換一個領導,明天換一個領導,這個錢不知道到哪要去。但是國企就不一樣了,只要是這家公司欠了你錢,不管換誰當領導,它還是欠你錢的,所以市場化反而更好了。”李惠林說。
如果是政府不給錢,你有時候拿他沒什么辦法。但如果是企業欠錢的話,打官司也要更容易一些。
相比于政府客戶,國企客戶的操作也更規范一些。政府很多時候都是行政化操作,有些項目甚至沒立項就開始做了,最后領導走了,錢也不知道找誰要去,而國企則更規范一些。此外,還有很多公司不善于與政府交往,很難拿到政府的業務。但是國企作為一家公司,招投標會更加透明一些,民企參與的概率也就更高了。
蔣林煜也表示,現在各地都紛紛成立自己的地方環保平臺,他們更多的是承擔起投資的屬性,所以大多數平臺公司還是比較好合作的。
比較難合作的是那種“既要又要”的企業,他們依托于內部的客戶資源,什么都想做,你就會比較難受。
他表示,這種問題在電力系統非常明顯,很多大的電力集團,下面都有自己的環保公司,外部公司就很難參與集團內部的項目,最終造成“內部壟斷”。
“任何一個市場都需要專業分工,各自找到各自的市場定位,發揮自己的優勢,而不貪大求全?,F在可能還屬于比較混亂的階段,所以大家做得都比較難受。”蔣林煜說。
原標題:國資主導+專精特新,環保產業“價格戰”時代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