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了
《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現場監督檢查技術指南》(HJ 1307-2023,以下簡稱《技術指南》),自2023年9月30日起施行。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執法局有關負責同志就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行業(以下簡稱垃圾焚燒行業)的監管措施、整治成效、《技術指南》編制的考慮和主要內容等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問:對垃圾焚燒行業如何進行環境監管執法?
答:為加強對垃圾焚燒行業的環境監管執法,生態環境部在2016年起持續開展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行業達標排放專項整治(以下簡稱專項整治),探索構建起一套政府指導、企業負責、全民行動的現代化治理體系,實踐出了一條實現行業穩定達標排放的新路徑。
一是全面推行“裝、樹、聯”。要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以下簡稱垃圾焚燒廠)依法安裝自動監測設備,通過廠區門口樹立的電子顯示屏展示5項大氣污染物(顆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氯化氫)和焚燒爐爐膛溫度(以下簡稱爐溫)自動監測數據,并將自動監測數據與生態環境部門聯網,利用自動監測具有連續運行的優勢推動垃圾焚燒行業非現場監管。目前,全國926家垃圾焚燒廠2029臺焚燒爐均完成“裝、樹、聯”。
二是健全完善監管執法政策體系和部門聯動機制。出臺《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自動監測數據應用管理規定》和配套標記規則,在確保自動監測數據真實有效的前提下,明確自動監測數據可以用于行政處罰,有效解決認定難、處罰難的問題。聯合財政部出臺《關于核減環境違法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資金的通知》,將“裝、樹、聯”作為發放補助資金的前提,將扣減或停止發放補助資金作為對環境違法聯合懲戒措施,大幅度提高環境違法成本,對違法垃圾焚燒廠形成有效震懾。
三是幫扶與執法并重提升環境管理水平。專項行動開展以來,生態環境部多措并舉開展行業幫扶,向垃圾焚燒廠發送14.7萬余條預警信息,幫助其提前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違法隱患;組織行業專家對230家垃圾焚燒廠開展現場幫扶,針對性解決各類問題;累計面向610家次垃圾焚燒廠進行政策宣講,通過微信客服號等方式答疑1.1萬余次,全力幫助行業守法運行。同時,通過自動監測數據全天候監管垃圾焚燒廠污染物排放情況,不定期對垃圾焚燒廠進行飛行檢查,對存在環境違法問題的28家垃圾焚燒廠依法進行處罰,保持嚴格執法的監管態勢,有效提升垃圾焚燒行業的環境管理水平。
四是公開垃圾焚燒行業環境信息接受公眾監督。2019年,生態環境部倡導垃圾焚燒行業企業承諾“我是環境守法者,歡迎任何人員、任何時候對我進行監督”,目前共有324家垃圾焚燒廠主動作出了上述承諾。2020年,搭建“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自動監測數據公開平臺”,向社會公開5項大氣污染物自動監測日均值、爐溫曲線和相關數據標記;通過生態環境部網站、“兩微”公開垃圾焚燒廠環境違法行為處理處罰情況,主動接受公眾監督。
問:垃圾焚燒行業專項整治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生態環境部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連續7年開展專項整治行動,極大促進了垃圾焚燒行業發展,全國垃圾焚燒廠數量從2017年的278家發展到2023年8月的925家,處置能力達103.5萬噸/天,提前完成了“十四五”規劃目標。
一方面,垃圾焚燒行業實現了基本達標排放,為行業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20年以來,垃圾焚燒行業5項大氣污染物自動監測日均值達標率提升至99%以上;爐溫達標率提升至99%以上;二惡英類污染物執法監測抽測達標率也提升至98%以上。
另一方面,垃圾焚燒行業管理水平的提升帶來了多方面的良好變化。一是有效提升執法效能。非現場監管方式大幅度降低了現場檢查的頻次,切實降低了監管執法成本;數據標記實現異常情況快速上報,減輕了垃圾焚燒廠負擔。二是投訴舉報比例降低。在垃圾焚燒行業規模擴大超3倍的情況下,投運垃圾焚燒廠的環境投訴比例大幅度下降。三是有力支持“雙碳”目標。2022年,全國垃圾焚燒廠處理生活垃圾約2.81億噸,與垃圾填埋相比,累計減少約2017萬噸甲烷排放,折合二氧化碳當量約 5.043 億噸,為實現“雙碳”目標作出貢獻。
問:《技術指南》編制的主要考慮是什么?
答:垃圾焚燒行業是近年高速發展的新興行業,其污染物排放控制細節多、專業性強,部分地方的環境執法人員對垃圾焚燒行業的熟悉程度不足,制約監管執法效能的進一步提高。從生態環境監管執法實際需求出發編制《技術指南》,可以進一步完善垃圾焚燒行業監管政策體系,提升環境監管水平。
《技術指南》為垃圾焚燒廠的現場監督檢查提供了明確的技術指導,一是使環境執法人員科學全面的了解垃圾焚燒廠污染物排放控制,推動現場監督檢查工作規范準確開展,保障垃圾焚燒廠守法運行。二是提供詳細的現場工作指導,通過易學易用的“清單式執法”方式,進一步提升環境監管的效率和準確性。三是針對影響垃圾焚燒廠污染物達標排放的常見問題,配套了相應的改進建議,幫助垃圾焚燒廠進一步提升環境管理水平,有效降低環境違法風險。
問:《技術指南》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答:《技術指南》包括7個章節,分別為:適用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檢查的對象、要素、任務和流程,檢查前的準備,檢查過程,檢查結果報告與分類處理,并附3個資料性附錄。正文前3個章節為國家生態環境標準的基本要素,后4個章節貫穿了現場監督檢查的全過程。
一是檢查的對象、要素、任務和流程。檢查對象為垃圾焚燒廠及其運營單位,檢查要素包含制度建設和責任履行情況、垃圾焚燒爐運行情況、污染防治設施運行情況、污染物排放情況和自行監測情況等5大類,檢查任務包括排查是否存在環境違法情形、是否存在違反管理性規定的情形、是否存在可以改進的情形等3類。
二是檢查前的準備。為保障現場監督檢查工作的順利開展,在檢查前需做好人員、文件、裝備等方面的準備。為保障現場監督檢查精準高效開展,可要求檢查對象提供相關資料,并對照資料性附錄A提前整理檢查線索。
三是檢查過程。一是通過聽取陳述建立對檢查對象的宏觀了解;二是通過現場查看直觀獲取檢查信息;三是通過核查相關文件、數據、監控等內容對檢查對象依法依規的運行情況進行判斷;四是通過技術指標抽檢、即時采樣監測等方式驗證相關文件、數據的真實性。
四是檢查結果的處理。檢查結束后,檢查組應結合檢查前的線索整理以及檢查過程中獲取和核實的檢查信息,及時對檢查結果中環境違法、違反管理性規定、可以改進等3種情形進行分類處理。
問:《技術指南》的3個資料性附錄有什么作用?
答:3個資料性附錄屬于《技術指南》提供的知識庫,包括法律法規、標準規范、行業經驗和技術核算方法等內容。
一是資料性附錄A含3個附表。其中:表A.1列出了垃圾焚燒廠可能涉及的35種環境違法情形,給出了相應的法律法規要求及處罰條款,并對照《環境行政處罰證據指南》給出了10類關鍵證據的提取建議。表A.2列出了垃圾焚燒廠可能涉及的27種違反管理性規定的情形,不涉及行政處罰。表A.3列出了垃圾焚燒廠較為常見的29種可以改進的情形,這些情形沒有強制性的管理要求,但可能影響污染物排放達標能力或監測數據質量,故對應給出了幫扶建議,以幫助環境執法人員熟悉垃圾焚燒行業運行細節,指導垃圾焚燒廠提升環境管理水平,降低環境違法風險。
二是資料性附錄B提供了垃圾焚燒行業經驗和技術核算方法。其中:附錄B.1給出了與垃圾焚燒廠檢查要素有關的行業經驗值,供檢查人員未取得垃圾焚燒廠設計文件、設計值缺失或設計值與實際偏差較大等情況時參考,用于指導快速掌握檢查對象情況。附錄B.2中給出了部分指標的簡易核算方法。附錄B.3給出了焚燒爐工況標記內容的核查方法,是在現場監督檢查操作層面上對《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自動監測數據應用管理規定》和配套標記規則的細化。
三是資料性附錄C給出了爐溫熱電偶測量偏差查驗的原理、方法與結果判定,適用于對熱電偶測點到中控系統顯示的信號傳輸和模數轉化過程進行準確性查驗。
供稿 | 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執法局
編輯 | 秦超
原標題: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執法局負責人就《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現場監督檢查技術指南》答記者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