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
第35號
《黑龍江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已由黑龍江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于2024年10月31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黑龍江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2024年10月31日
黑龍江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
(2024年10月31日黑龍江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
第一條 為了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防治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節約和合理利用資源,保障公眾健康,維護生態安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省行政區域內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防治適用本條例。
放射性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防治,不適用本條例。
法律、行政法規對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條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堅持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和污染擔責原則。
第四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當履行生態環境保護義務,減少固體廢物的產生量,促進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降低固體廢物的危害性。
產生、收集、貯存、運輸、利用、處置固體廢物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采取措施,防止或者減少固體廢物對環境的污染,對所造成的環境污染依法承擔責任。
第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負責,加強對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工作的領導,組織、協調、督促有關部門依法履行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監督管理職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按照生態環境領域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支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發揮減污降碳協同效應,鼓勵循環利用,推進無廢城市建設。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在縣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指導下,組織、協調、配合本轄區內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工作。
第六條 省、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發展和改革、工業和信息化、自然資源、住房和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農業農村、商務、衛生健康、郵政、海關等主管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的監督管理工作。
第七條 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和新聞媒體應當加強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宣傳教育和科學普及,增強公眾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意識,推行綠色發展方式,倡導無廢理念和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消費模式。
鼓勵和支持依法開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志愿服務活動。
第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制定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政策措施,合理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依法推行清潔生產,促進循環經濟發展,降低固體廢物產生強度。
第九條 省、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應當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固體廢物利用、處置等處理設施,統籌城鄉固體廢物收集運輸等處理系統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建設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靜脈產業園、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基地等,按照有關規定促進各類處理設施、工藝設備共用。
第十條 建設產生、貯存、利用、處置固體廢物的項目,應當符合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并遵守國家有關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的規定。
第十一條 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其他負有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推進固體廢物污染防治信息互聯互通,推進固體廢物收集、轉移、處置等全過程監控和信息化追溯。
收集、轉移、處置固體廢物的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按照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通過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信息平臺如實記錄相關信息,并對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負責。
第十二條 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可以依法利用無人機、衛星遙感、視頻監控等非現場監管手段開展監督管理。
第十三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對造成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舉報。
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建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舉報受理機制,向社會公布舉報方式,接到舉報后依法及時處理并對舉報人的相關信息予以保密。對實名舉報并查證屬實的,按照有關規定給予獎勵。
第十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采取措施,推進農作物秸稈、食用菌菌糠菌渣、食用菌菌包膜、畜禽糞污等農業固體廢物的回收利用處置工作。推進秸稈肥料化、飼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加強秸稈綜合利用。
第十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當合理布設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站點,明確管理責任。
農藥經營者應當在其經營場所設立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裝置,不得拒收其銷售農藥的包裝廢棄物;可以采取獎勵回收、積分管理、實物兌換等措施,引導農藥使用者交回農藥包裝廢棄物。
農藥使用者應當及時收集農藥包裝廢棄物并交回農藥經營者或者回收站點,不得隨意丟棄。
農藥經營者和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站點應當對收集的農藥包裝廢棄物進行妥善貯存,不得擅自傾倒、堆放、遺撒農藥包裝廢棄物。
第十六條 農用薄膜生產者、銷售者、回收網點、廢舊農用薄膜回收再利用企業或者其他組織等應當開展合作,采取多種方式,建立健全農用薄膜回收利用體系,推動廢舊農用薄膜回收、處理和再利用。
農用薄膜使用者應當在使用期限到期前撿拾田間的非全生物降解農用薄膜廢棄物,交至回收網點或者回收工作者,不得隨意棄置、掩埋或者焚燒。
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國家明令禁止或者不符合強制性國家標準的農用薄膜。鼓勵和支持生產、使用全生物降解農用薄膜。
第十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按照有關規定推廣減少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和降低工業固體廢物危害性的生產工藝和設備,推廣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技術、工藝、設備和產品,組織開展工業固體廢物資源綜合利用評價,推動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
第十八條 產生工業固體廢物的單位應當依法實施清潔生產審核,通過采取工藝設備改造、清潔能源使用、原料替代等措施,從源頭減少工業固體廢物產生;加強原材料深度加工以及循環使用、伴生產品加工利用、副產物綜合利用。
產生工業固體廢物的單位應當取得排污許可證;向所在地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提供工業固體廢物的種類、數量、流向、貯存、利用、處置等有關資料,以及減少工業固體廢物產生、促進綜合利用的具體措施,并執行排污許可管理制度的相關規定。
有尾礦、粉煤灰、煤矸石等工業固體廢物存量的單位,應當依法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制定計劃,并采取綜合利用等減量措施。
第十九條 鼓勵工業園區引入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項目,推動園區內企業工業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促進園區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第二十條 工業廢水處理產生的污泥不得隨意堆放,對其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應當符合有關規定。禁止重金屬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質含量超標的污泥進入農用地。
第二十一條 礦山企業應當采取科學的開采方法和選礦工藝,對礦業固體廢物進行資源化利用或者無害化處置,減少礦業固體廢物的產生量和貯存量,科學設置尾礦、煤矸石、廢石等礦業固體廢物堆存場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采取防揚散、防流失、防滲漏或者其他防止污染環境的措施。
第二十二條 鼓勵采取充填、回填、發電、生產建筑材料、回收礦產品、制取化工產品、筑路等途徑對煤矸石進行綜合利用。
第二十三條 尾礦庫運營、管理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尾礦庫污染隱患排查治理制度,加強排水井越冬管理,開展污染隱患自查與治理。應當按照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有關規定,開展尾礦庫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編制、修訂、備案尾礦庫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建設并完善環境風險防控與應急設施,儲備環境應急物資,建設應急通道并保障暢通,定期組織開展尾礦庫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演練。
開展尾礦充填、回填以及利用尾礦提取有價組分和生產建筑材料等尾礦綜合利用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采取相應措施,防止造成二次環境污染。
第二十四條 省、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危險廢物產生量和利用處置能力,每年發布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建設引導性公告,促進危險廢物收集利用處置企業規?;l展、專業化運營。
第二十五條 本省推行危險廢物全過程數字化管控,推進危險廢物源頭管理。
危險廢物環境重點監管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通過國家固體廢物管理信息系統生成并領取危險廢物電子標簽標志二維碼,建立電子管理臺賬。
鼓勵其他產生危險廢物的單位應用電子標簽標志二維碼、電子管理臺賬等信息化措施,提升危險廢物環境管理信息化水平。
第二十六條 產生危險廢物的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制定危險廢物管理計劃,通過國家固體廢物管理信息系統向所在地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備案。危險廢物管理計劃調整的,產生危險廢物的單位應當及時備案。
第二十七條 從事收集、貯存、利用、處置危險廢物經營活動的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貯存危險廢物,貯存期限不得超過一年;確需延長期限的,應當依法報批;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二十八條 危險廢物轉移管理應當全程管控、提高效率,通過國家固體廢物管理信息系統實現
信息化管理。省、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會同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和公安部門加強危險廢物轉移管理工作。
第二十九條 跨省轉入危險廢物應當以綜合利用為主,嚴格控制危險廢物轉入本省進行焚燒、填埋處置。國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十條 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之間可以建立跨行政區域危險廢物污染環境聯防聯控機制,加強信息共享、區域合作和執法聯動。
第三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健康主管部門應當對醫療衛生機構產生、收集、貯存醫療廢物進行監督管理,對醫療廢物收集、運送、貯存、處置活動中的疾病防治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h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部門應當加強對醫療廢物運輸保障的指導。
醫療廢物按照國家危險廢物名錄管理。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加強醫療廢物源頭分類,規范醫療廢物分類收集、運送、貯存、交接的方法和程序,使用符合標準的醫療廢物包裝物、容器和警示標志,執行危險廢物轉移聯單管理制度。
醫務室、門診部、診所和村衛生室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產生的醫療廢物可以集中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貯存,由相關貯存單位進行統一申報,交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統一收運、處置。
第三十二條 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應當按照規定配備收集、轉運設施和車輛,至少每四十八小時到醫療衛生機構收運一次醫療廢物。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運送醫療廢物,應當遵守國家有關危險貨物運輸管理的規定,使用有明顯醫療廢物標識的專用車輛,不得丟棄、遺撒醫療廢物。
第三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建立平戰結合的醫療廢物應急處置體系,將醫療廢物收集、貯存、運輸、處置等工作納入重大傳染病疫情領導指揮體系;在重大傳染病疫情等突發事件發生時,加強統籌協調,保障所需人員、車輛、場地、處置設施和防護物資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置醫療廢物,保障醫療廢物應急處置能力。
縣級人民政府應急處置能力不足時,應當及時報告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由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統籌相關工作。
相鄰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可以開展區域合作,統籌處置醫療廢物和參照醫療廢物管理的固體廢物。
第三十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建立健全報廢機動車、
廢鋼鐵、廢銅鋁、廢塑料、廢紙、廢舊輪胎等
再生資源回收和循環利用體系,支持生產者、銷售者建立逆向物流回收體系。
第三十五條 電器電子、鉛蓄電池、車用動力電池等產品的生產者,應當依法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按照規定以自建或者委托等方式建立與產品銷售量相匹配的廢舊產品回收體系,承擔生產者環境責任,提高資源回收利用效率,減少環境污染。
第三十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建筑垃圾污染環境的防治,建立建筑垃圾分類處理制度,制定包括源頭減量、分類處理、消納設施和場所布局及建設等在內的建筑垃圾污染環境防治工作規劃。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通過加大財政投入或者引進社會資金等方式,組織建設建筑垃圾堆存、中轉場所和資源化利用設施。鼓勵采購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產品。
房屋裝飾裝修產生的建筑垃圾應當集中收集、定點堆放,并按照有關規定及時清運或者利用、處置。禁止占用生態空間轉移建筑垃圾。禁止將建筑垃圾混入生活垃圾。
第三十七條 生活垃圾分類堅持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簡便易行的原則。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和統籌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能力建設,加快建立并落實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制度機制,統籌安排建設城鄉生活垃圾收集、運輸、處理設施,提高生活垃圾的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置水平,促進生活垃圾收集、處理的產業化發展。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逐步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鼓勵相鄰地區共建共享生活垃圾處理設施。
第三十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組織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引導公眾養成生活垃圾分類習慣,督促和指導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學校應當開展生活垃圾分類以及其他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知識普及和教育。
第三十九條 產生生活垃圾的單位、家庭和個人應當依法履行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和分類投放義務,承擔生活垃圾產生者責任。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當依法在指定的地點分類投放生活垃圾。禁止隨意傾倒、拋撒、堆放或者焚燒生活垃圾。
機關、事業單位等應當在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中起示范帶頭作用。
已經分類投放的生活垃圾,應當按照規定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
第四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按照產生者付費原則,建立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制定生活垃圾處理收費標準,應當根據本地實際,結合生活垃圾分類情況,體現分類計價、計量收費等差別化管理,并充分征求公眾意見。生活垃圾處理收費標準應當向社會公布。
生活垃圾處理費應當專項用于生活垃圾的收集、運輸和處理等,不得挪作他用。
第四十一條 設區的市可以結合本地實際,制定生活垃圾具體管理辦法。
第四十二條 依法禁止、限制生產、銷售和使用不符合國家規定的一次性塑料制品,禁止生產、銷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
鼓勵單位和個人購買、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和可重復利用產品,減少使用或者不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制品。
第四十三條 生產經營者應當遵守國家限制商品過度包裝的強制性標準和要求,避免過度包裝,減少使用一次性包裝材料??h級以上人民政府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加強對過度包裝的監督管理。
快遞、外賣、電子商務等行業應當優先采用可重復使用、易回收利用的包裝物,采取優化物品包裝等措施,減少包裝物的使用,并積極回收利用包裝物??h級以上人民政府商務、郵政等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加強監督管理。
第四十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污泥產量和泥質,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綜合考慮環境承載能力和經濟發展水平等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推進城鎮生活污泥資源化利用。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城鎮排水主管部門應當將污泥處理設施納入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規劃,推動同步建設污泥處理設施與污水處理設施。
第四十五條 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或者其他負有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未依照本條例規定履行職責的,由有權機關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四十六條 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違法排放固體廢物,受到罰款處罰,被責令改正的,依法作出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應當組織復查,發現其繼續實施該違法行為的,依法按日連續處罰。
第四十七條 因污染環境、破壞生態造成他人損害的,侵權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給國家造成重大損失的,由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指定的部門、機構組織與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進行磋商,要求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磋商未達成一致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四十八條 本條例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來源|黑龍江人大
監制|姜迪
責編|付文宇 多琳娜
原標題:全文丨《黑龍江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2025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