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5日,最后一個采樣點順利收工,標志著外業調查采樣任務如期圓滿完成,共采集樣點287.2萬個,采集樣品311萬份。截至2024年11月底,內業測試化驗進度達到88%。”在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12月5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土壤三普)領導小組辦公室專職副主任、農業農村部農田建設管理司副司長楊鵬介紹了土壤三普有關情況。
據悉,土壤三普于2022年正式啟動,計劃用四年時間,重點對耕地、園地、林地、草地等農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土壤開展一次“全面體檢”。2022年,主要完成技術規程制定、工作平臺構建、外業采樣點規劃布局,并選擇88個縣開展試點工作;2023-2024年,全面鋪開,完成外業調查采樣和內業測試化驗。外業調查采樣時間截至2024年11月底;2025年,完成普查數據審核和匯交匯總,開展相關成果編制等。
土壤普查是對土壤形成條件、土壤類型、土壤質量、土壤利用及其潛力的調查,是嚴守耕地紅線、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優化農業生產布局、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基礎性工作。新中國成立以來,開展過兩次全國土壤普查,第一次普查于1958-1960年開展,第二次普查于1979-1984年。兩次普查為我國相關資源調查、評價和規劃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數據。
在此基礎上,為全面準確地反映當前土壤資源和土壤質量的實際情況,土壤三普深入2860個縣,足跡北至漠河、南至三沙、東至黑瞎子島、西至帕米爾高原,對約110億畝耕地、園地、林地、草地等農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地土壤取土化驗,以了解四十多年來,我國土壤資源利用方式、規模和強度上發生的重大變化。
楊鵬表示,土壤三普時間緊、任務重,需要在4年內完成287.2萬個樣點的布設、調查、采樣及樣品制備、化驗等工作,還要形成相關成果,是一項專業性強、環節多、技術要求高、涉及層級多的工作。要查清土壤資源狀況就必須掌握土壤發育特征、成土因素及空間分布規律,也要掌握土壤與植物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這些都需要參與者掌握土壤學相關專業知識。
當然,土壤普查不是對地表的每一寸土壤都進行調查,而是用一個采樣點的土壤性狀來代表類似的一片區域。前兩次普查,受限于當時的條件,主要靠專家經驗找點,而這次土壤三普是在充分繼承歷史普查成果的基礎上,國家層面統一構建集土壤類型、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現狀等于一體的電子化工作底圖,結合土壤空間分布規律,在底圖上精準布設樣點,再經各省份校核認定,最終完成了全部287.2萬個樣點布設,表層樣點279.3萬個,典型剖面樣點7.9萬個。
與此同時,據楊鵬介紹,國家級數據庫搭建已完成,累計存儲成土環境、土壤利用狀況調查信息和影像資料超過2億條。土壤測試化驗信息超過6800萬條,啟動樣本庫建設共計劃存儲約1000萬份土壤樣品。目前樣品入庫進度接近三分之一。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加快完成內業測試化驗任務,指導地方扎實開展外業、內業質量分階段驗收,堅決查處弄虛作假行為,進一步保障普查數據的真實、準確、完整,持續加強分區包片技術指導和分級分類培訓,指導成果編制,加快全面普查成果的形成。
資料來源:農業農村部等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