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雙叒升級了!
2024年12月13日,四部門聯合印發《標準提升引領原材料工業優化升級行動方案(2025—2027年)》,明確指出完成石化、化工、鋼鐵、
有色金屬、建材、稀土、黃金等行業的標準評估及優化,發布并實施100項以上綠色低碳標準,制修訂500項以上基礎通用和質量提升類標準。
供給高端化、結構合理化、發展綠色化、產業數字化、體系安全化,方案的印發將貫徹“缺標補標、低標提標、優標轉標、有標貫標”的思路,這是否意味著工業領域設備又將進行新一輪的汰舊換新?
機械設備行情看漲,泵閥等品類大熱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11個月,制造業投資增長9.3%,整個11月,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6%,比上月加快1.0個百分點。這不得不讓人跟“兩新”“兩重”行動聯系到一起,住建部相關負責人曾透露,今年前8個月,全國累計完成6400多座供水廠、污水處理廠、
垃圾處理站等設施相關設備更新;完成
建筑節能改造2200萬平方米。
同時,國家稅務總局表示,4月至7月,全國企業采購機械設備類金額同比增長6.4%,工業企業采購機械設備類金額同比增長5.3%。全線攀升!“兩新”“兩重”行動強攻高質量、綠色低碳轉型,以真金白銀的補貼大幅拉動了相關制造業、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通用設備等領域的增長,更激活了資本市場的動力,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早在2024年初,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就曾在解決“兩新”行動方案時公開稱,這“將是一個年規模5萬億元以上的巨大市場”。工信部也表示,要實施綠色裝備推廣行動,推動電機、變壓器、鍋爐、泵等重點用能設備更新換代。為什么瞄準了這些領域?
以泵產品為例,泵系統耗電量占到了全世界發電量的20%左右,占全國總發電量的2成到3成,而且在工業系統用電量的占比最高達到了一半。節能潛力巨大,這是業內認可的共識。像今年6月亮相2024世環會【工業節能與環保展】的南方泵業、澳升泵業、凱泉泵業、格蘭富等都展示了最新研發的節能泵產品,獲得了高度關注。
城市化5.0放量升級,給排水捕獲“流動”密碼
在煥新熱潮下,市場對節能型設備的追捧毋庸置疑,熱度也是呈直線上升。水泵、熱泵、電機、風機、壓縮機,沒有一個高耗能/電的品類能逃過提質增效“標尺”的衡量。當然,城市建設內涵的升華也在基建、管理等方面為相關行業創造了適配條件,比如給水排水領域,就站在了時代需求的最前沿。
眾所周知,我國城市化的進程走過了70多年5個發展階段,到現在已經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5.0版本,延伸出了“無廢城市”、“海綿城市”、“韌性城市”、“智慧城市”、“低碳城市”等多元化的建設概念。其中,韌性城市建設,作為一項世界性共同議題,在市政給排水基設板塊給出了創新思路。
韌之解——市政基礎設施為核心
韌性城市,能夠憑自身的能力抵御災害,減輕災害損失,并合理地調配資源以從災害中快速恢復過來,其建設的基礎和核心就是市政設施。以市政給排水基礎設施為例,“韌性化”的要求是點線面的縱向結合以及橫向貫通,給水系統、污水系統、雨水系統、市政管線、污水廠、泵站等均要摒棄傳統單一、低效的模式,相關實踐可以參考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的成功經驗。
而大家都很熟悉的海綿城市建設,也是系統化和統籌化重塑城市水環境體系的先進理念,核心內容是雨污分流和自然循環,謹遵“滲、滯、蓄、凈、用、排”6字真言。
海綿化——梳理雨水資源時空線
海綿城市建設的要義是排水系統的升級,我國城市“海綿化”的過程也就是重設計地下管廊的過程,并通過地表徑流的截留實現雨污分流,進行雨水資源的再分配,順勢推動城市內澇問題的根治。水務人應該都知道,“水、人、城、產”融合發展的新城市格局已然初見雛形,廠網(河)一體化和供排(凈治)一體化改革漸深漸進。
如果細分到城市給排水系統的各個“點”,就能看到廠、站、管、池以及河湖的全面統一調度管理,其“動脈線”管網的暢通關系著整個體系的健康有序運營。所以我們也能看到,給排水管道在眾多大熱項目的支撐下成為了近年來炙手可熱的生意。
水網進入下一個level,如何追尋進化的終極價值
給排水管道,據中研普華的估算,2021年國內給排水領域累計塑料管道市場規模達2041.25億元。如果以近4%的年復合增長率來測算,預計到2027年,國內給排水塑料管道市場規模將超過2500億。
從更宏觀的層面看,我國城市地下管網改造投資規模在“每年改造10萬公里以上”的需求下,“十四五”期間已經達到了萬億級。據水利部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完成水利投資建設11996億元,較2022年增長了10.12%。其中,共有5665億元投向國家水網重大工程,占比達47.22%。
值得一提的是,在“兩新”“兩重”行動的影響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完成了供排水設備、環衛設備等方面2100萬套/件設備更新。不出意外的話,這次給排水系統的大規模更新,二次供水設備、供水管網以及智能水表行業都獲益匪淺。
展望2025年,給排水領域的“生命活力”仍會集中在上述領域,而管理的“重責”自然是落在智慧水務的應用上。依托物聯網、大數據和AI人工智能等技術,創建城市管網調度、分析、運維、監測和管理新模式,實現精細化、智能化、數據化變革,智慧水務建設也掌握著未來5到10年的城市進化密碼。
“十四五”的終章即將到來,“十五五”的規劃已然在望,行業總在談發展邏輯,轉型機遇,時代拐點,淘汰與革命,以及價值回歸,困境下的選擇。那么給排水行業呢,水務行業呢,在大變革時代找到創新路徑了嗎?在即將到來的新老規劃交替的時間線上,找準啟航方向了嗎?
6月4日至6日,2025世環會【工業節能與環保展】將繼續秉持成為溝通綠色經濟產業鏈上下游重要樞紐的宗旨,為4000多家展商,120000名專業觀眾提供觀行業大勢,一覽全產業鏈精品的合作洽談窗口。更有80+高峰論壇,邀請了行業知名院士、專家學者、企業代表等千位行業大咖解讀最新政策、分享前沿產品技術、剖析經典案例,全方位深入探討行業熱點話題!
在反思中變革,在變革中重構,在重構中蛻變,在蛻變中升華,創新與思維的火花碰撞,盡在2025世環會【工業節能與環保展】。與夢同行,與你相約!
參考資料來源:統計局、住建部、發改委、工信部、稅務總局、水利部、給水排水、中研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