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以來,光遺傳學技術一直被視為是漸進式失明——例如當其他視網膜變性的一個后果——的一種很有前途的療法。為了進一步發展這種治療方法,德國蒂賓根大學綜合神經科學Werner Reichardt中心(CIN)和計算機神經科學伯恩斯中心(BCCN)的Marion Mutter和項目帶頭人Thomas Münch,共同開發了一種計算機模型,模擬光遺傳視覺。這項研究發表在11月27日的PLOS ONE雜志上。
視網膜色素變性,是視網膜變性的一種,在這種條件下,眼睛的光感受器相繼死去。為了抵消光感的附帶損失,稱為光敏感通道蛋白的光敏蛋白,能通過一種光遺傳學程序,被引入到視網膜中。包含光敏感通道蛋白的每個細胞,能通過暴露于光而被激活。經過光遺傳學技術治療后,鄰近的細胞能接替光感受器失去的功能。這種程序已經成功應用于小鼠的視覺恢復。因此,在過去的幾年里,已經奠定了采用光遺傳學技術來治療失明的基礎。
然而,這種方法也有其局限性。人的視覺通常能很好地處理環境中反差極大的亮度級——我們能看到從微弱的星光到耀眼的陽光范圍內的任何東西。相反地,含有光敏感通道蛋白的“光遺傳學視覺”,只能在非常明亮的陽光下發揮作用——至少含有目前已經開發的光敏感通道蛋白的變體。
光敏感通道蛋白的性能改善是有希望的,尤其是從發展人類潛在的未來應用的角度來看。研究者開發和利用一種計算機模型,來研究如何完成這些性能的改善。利用這個模型我們能夠評估,不同的光敏感通道蛋白變體,將如何支持視覺的恢復。Marion Mutter解釋說:“當一種分子被光激活時,它通過一組定義的狀態進行循環,zui終決定接受治療的眼睛的光反應。”以前,光敏感通道蛋白的性能改善,主要是追求開展基本的神經生物學問題的研究。Marion Mutter和Thomas Münch說:“我們的結果顯示,光遺傳學視覺,將受益于*不同的性能改善,而這些不同的性能改善一直都被人忽視了。”
光敏感通道蛋白的這些性能改善會對視覺產生什么樣的影響?Thomas Münch說:“根據我們的計算,在比目前可能的亮度條件暗100倍的亮度條件下,他還有可能看到。”根據他的估計,這將使接受光遺傳學技術治療的患者,不僅能夠在陽光中看到事物,而且在一個光線好的房間內也能看到事物。Münch說:“在這些亮度級水平上,我們利用經典的光敏感通道蛋白分子,達到了生物物理學的無限可能。然而,在這項研究中,我們也指出了為什么存在這些極限,因此,這為未來新類型的性能改善提供了一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