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亞熱帶農業生態所一項研究發現,將*作為一種特殊的功能性氨基酸添加到飼料(糧食)中,可提高動物(人)腸道抵抗霉菌毒素的能力,猶如一針“疫苗”,使機體與毒素得以“共存”,從而降低了發霉食品中毒的風險。
霉菌毒素是一類由鐮刀菌產生的有毒次級代謝產物,可普遍滋生于谷類作物的生長、收割、倉儲、運輸和加工等環節,不僅對種植業造成重大經濟損失,也是威脅人類健康的巨大殺手??茖W家業已探明,霉菌毒素主要通過誘導機體細胞膜脂質過氧化損傷,從而造成細胞凋亡和毒性反應。但如何應對霉菌污染,長期以來人們仍缺乏理想手段,傳統的物理、化學解毒法和生物酶解法均存在局限性。
*院士、中科院亞熱帶農業生態所研究員印遇龍團隊長期致力于動物營養、免疫與疾病方面的研究。近年來,他們把工作重心放到了解決我國老百姓關注度日益增高的餐桌上的食品安全問題。在國家“973”計劃項目資助下,研究人員將飼料在自然條件下進行霉變,飼喂55公斤的成年育肥豬——這個與人類生理特征zui為相似的動物,從而建立毒素誘導模型;添加1%的*作為營養調節劑,從營養調控與保護入手,探索我國糧食發霉問題的解決之道。
研究發現,對攝入霉菌毒素污染日糧的育肥豬作添加*處理,能增強機體抗氧化能力,從而減輕毒素產生的氧化損傷;提高腸道粘膜屏障功能,從而增強腸道抵抗病原菌定植的能力;改善腸道形態結構,從而促進氨基酸的轉運,增加營養物質沉積效率。表明*確能發揮腸道保護和修復作用,從而緩解霉菌毒素對育肥豬的毒害損傷。研究人員表示,該實驗以豬為動物模型,可將結果推廣至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