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放射性?
放射性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種自然現象。世界上一切物質都是由一種叫“原子”的微小粒子構成的,每個原子的中心有一個“原子核”。大多數物質的原子核是穩定不變的,但有些物質的原子核不穩定,會自發地發生某些變化,這些不穩定原子核在發生變化的同時會發射各種各樣的射線,這種現象就是人們常說的“放射性”。
有的放射性物質在地球誕生時就存在,如鈾、釷、鐳等,它們叫做天然放射性物質。另一方面,人類出于不同的目的制造了一些具有放射性的物質,這種物質叫人工放射性物質。
2、生活中處處都有放射性
盡管100多年前人們才發現放射性,但放射性從來就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放射性可以說無時不有,無處不在,我們吃的食物、喝的水、住的房屋、用的物品、周圍的天空大地、山川草木乃至人體本身都含有一定的放射性。
人們受到的放射性照射大約有82%來自天然環境,大約有17%來自醫療診斷,而來自其他活動大約只有1%。
3、什么是放射源?
放射源是指用放射性物質制成的能產生輻射照射的物質或實體,放射源按其密封狀況可分為密封源和非密封源。
密封源是密封在包殼或緊密覆蓋層里的放射性物質,工農業生產中應用的料位計、探傷機等使用的都是密封源,如鈷-60、銫-137、銥-192等。
非密封源是指沒有包殼的放射性物質,醫院里使用的放射性示蹤劑屬于非密封源,如碘-131、碘-125、锝-99m等。
4、放射源的危害
放射源發射出來的射線具有一定的能量,它可以破壞細胞組織,從而對人體造成傷害。當人受到大量射線照射時,可能會產生諸如頭昏乏力、食欲減退、惡心、嘔吐等癥狀,嚴重時會導致機體損傷,甚至可能導致死亡;但當人只受到少量射線照射(例如來自天然本底輻射的照射)時,一般不會有不適癥狀發生,也不會傷害身體。
5、放射源的分類
原子能機構根據放射源對人體可能的傷害程度,將放射源分為5類:
1類放射源屬極危險源。沒有防護情況下,接觸這類源幾分鐘到1小時就可致人死亡。
2類放射源屬高危險源。沒有防護情況下,接觸這類源幾小時至幾天可以致人死亡。
3類放射源屬中危險源。沒有防護情況下,接觸這類源幾小時就可對人造成*性損傷,接觸幾天至幾周也可致人死亡。
上述三類放射源為危險放射源。
4類放射源屬低危險源?;静粫θ嗽斐?性損傷,但對長時間、近距離接觸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復的臨時性損傷。
5類放射源屬極低危險源。不會對人造成*性損傷。
在我國被盜或失控的放射源多數屬于4類放射源或5類放射源。
6、放射源的防護
放射源發射的射線有:阿爾法射線(α射線)、貝塔射線(β射線)、伽瑪射線(γ射線)、中子射線(n射線)等,它們看不見,摸不著,必須使用專門的儀器才能探測得到。不同的射線在物體中穿透能力也各有不同。一張厚紙可擋住阿爾法射線;有機玻璃、鋁等材料可有效阻擋貝塔射線;伽瑪射線穿透能力較強,可以用混凝土、鉛等阻擋;中子射線需用石蠟等輕質材料來阻擋。因此,放射源并不可怕,對放射源無端的恐懼是沒有必要的,特別是那些已經采取了安全保護措施,正常使用的放射源,對人體是基本沒有危害的。
防止或減少放射源發出的射線對人體的傷害,主要有以下三種防護手段: (一)距離防護:距離放射源越遠,接觸的射線就越少,受到的傷害也越小。(二)屏蔽防護:選取適當的屏蔽材料(如混凝土、鐵或鉛等)做成屏蔽體遮擋放射源發出的射線。(三)時間防護:盡可能減少與放射源的接觸時間。在實際工作中,通常將上述三種防護手段組合應用。
7、放射源包裝容器
放射源一般都裝在特殊設計的容器內,以防止對人體造成傷害。放射源包裝容器種類很多,大多為球形和圓柱形,一般用鉛、鑄鐵、鋼、塑料、石蠟等材料制成。
8、放射源警示標志
國家標準規定,所有放射性工作場所及放射源的包裝容器上都必須有警示標志。
9、放射源的應用
放射源品種很多,應用廣泛,不僅在核設施,而且在科研院校、醫療機構、地質和煤田勘探與開采、石油開采與煉油、公路與橋梁建設、機械制造與安裝、建材(尤其是水泥廠)、紡織、卷煙、造船、電力、制藥、育種、造紙、冶金、儀表和鐘表制造、電影制片、木材、塑料、面粉、飼料加工、電纜、熒光燈生產等各行各業都得到應用。
幾十年來,放射源的應用為發展國民經濟、保障人民健康做出了重大貢獻。在醫學方面放射源廣泛用于醫學診斷、治療和消毒滅菌。在農業方面用于輻照育種,可以改良品質,增加產量,還可用于滅菌保鮮等。在工業方面可用于石油、煤炭等資源勘探,礦石成份分析,工業探傷、無損檢測、材料改性和料位、密度、厚度測量等。放射源還可用于人造衛星供電,火災煙霧報警,污水治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