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開始,依靠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優惠政策,新能源電動汽車及充電樁等配套設備的銷售情況終于打開了局面。然而,電動汽車的扶持政策不會永遠存在,經濟由市場主控,國家給予宏觀干預,市場形成后,將逐漸退出市場。在這個過程中,國家同樣會大力扶持電動汽車配套產業,尤其在充電樁建設方面大開綠燈,但是這種扶持政策同樣會逐漸減弱并退出,在扶持政策退出市場前,電動汽車和充電樁及其配套產業都需要尋找到獨立于市場的新銷售模式。
對比連年出臺的新能源汽車及其充電設備建設的規劃通知可知,如今的補貼政策在補貼方式和補助標準上都進行了調整,在具體數額上都漸漸下調。與之相對的是補貼標準的提高和標準門檻的上升。電動汽車和充電樁在制造和安裝上都應該有較高的標準衡量,確保人身安全、車身安全和社會安全。而補助數額的調整會給予企業壓力,促使企業加快商業模式的轉換并加強對產品成本和質量的控制。這種模式下的效果也是顯著的,如今純電動乘用車的續駛里程由大于等于80公里提升至100公里。
補貼政策雖然給了從業者信心和底氣,但是能否擴寬電動汽車的銷售渠道還是要看消費群體的接受情況。電動汽車和充電樁的發展相輔相成,充電樁應當快于電動汽車發展,提供更完善便利的服務,使得消費者相信并愿意使用電動汽車。
現在電動汽車制造商大都各自造自己的,沒有統一的電源和充電端接口,這不利于電動充電樁提供配電服務,造成有樁卻無法充電的僵局。目前政府也在統一標準,情況正逐步好轉中。
預計到2019-2020年,電動汽車補助標準會在2016年的基礎上下降40%等。新能源市場的變革也才改革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