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行業新聞: 探索環保新道路,需要用新的理念進一步深化對環境保護的認識,用新的視野把握好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機遇,用新的實踐推動環境保護取得更大的實際成效,用新的體制機制保障環境保護的持續推進,用新的思路謀劃環境保護的未來,抓緊制定與我國基本國情相適應的環境保護宏觀戰略體系、全防全控的防范體系、健全的環境治理體系、完善的環境法規政策標準體系、完備的環境管理體系、全民參與的社會行動體系,從國家戰略層面、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進程、再生產全過程和生態文明建設主戰場全力推進。
當前,我國已進入只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才能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時期。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關鍵要有強大外力,就像石墨結構向金剛石結構轉化需要高溫高壓外加催化劑那樣苛刻的外界條件一樣。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可以提供這一強大外力。這就需要積極探索,充分發揮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發展的綜合作用。
*,堅決打好污染減排決勝戰,以倒逼機制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經過努力,截至2009年底,全國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與2005年相比分別下降9.66%和13.14%,二氧化硫減排已超過“十一五”目標,化學需氧量減排也接近“十一五”目標。今年以來,我們咬定目標,自加壓力,明確提出化學需氧量在實現“十一五”目標的前提下,再削減20萬噸;二氧化硫在2009年已經完成任務的基礎上,再削減40萬噸。我們將深入研究健全減排指標、監測和考核體系,把污染減排與改善環境質量緊密結合起來,探索建立減排目標著眼環境質量、減排任務立足環境質量、減排考核依據環境質量的責任體系和工作機制,大力推進結構減排、工程減排和管理減排,通過污染減排的倒逼傳導機制,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
第二,深化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以源頭控制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嚴格控制“兩高一資”行業盲目擴張,堅決抑制產能過剩和低水平重復建設。健全環評、評估、審批責任追究機制和部門協調聯動機制,強化建設項目環評管理。對未按期完成淘汰落后產能任務的地區,實行建設項目環評“區域限批”。完善規劃環評,探索戰略環評,把資源節約、環境友好以及生態文明的理念和要求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中,努力構建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國民經濟體系和社會組織體系。
第三,健全并完善環境法規政策標準體系,以環境成本優化資源配置。繼續探索完善環境政策,促進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政策一體化。積極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和環保收費改革,完善鼓勵節能環保的財稅體系,研究制定有利于環境保護的產業政策,深化綠色稅收、綠色證券、綠色采購、綠色貿易等環境經濟政策。
第四,增強環境科技創新和支撐能力,以市場導向發展壯大環保產業。加快發展新興戰略性產業和環保技術,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開發和推廣節約、替代、循環利用和減少污染的*適用技術,促進綠色經濟發展壯大,技術升級,zui大限度地減少污染物排放。
第五,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以綠色生活助推消費模式轉變。環境保護是重大民生問題。經濟發展決定人們的生活水平,環境狀況決定人們的生存條件。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由衷地期盼喝上干凈的水、呼吸新鮮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我們堅持把環境保護與改善民生緊密結合起來,把保障群眾飲水安全作為首要任務,集中力量解決重金屬污染等危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同時,積極倡導適度消費和綠色消費,改變導致對自身生存環境破壞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
加強環境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事關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需要全社會行動起來,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綠色發展的征程就在腳下延伸,艱巨繁重的任務正擺在面前。只要我們堅定信心、砥礪勇氣、攜手共進,一定能夠早日實現山清水秀天藍地綠的美好愿景。
編輯:環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