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普通通的餐飲業油煙污染,竟然成為成都大為頭疼的問題,在去年市民舉報投訴中,餐館油煙擾民投訴問題,占總數的12.59%,居第三位。
而事實是,成都并不是zui近才開始整治餐飲服務業油煙污染。從2002年到2009年,成都市政府曾先后三次出臺大氣治理和市容管理的相關規定,其中都有涉及餐飲油煙治理的等問題。然而,這些規定都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在成都市金牛區三環路附近經營一家擔擔面館的張老板說:“我們這里的油煙處理裝置就是這個抽油煙機,衛生部門來檢查過,沒有說不行的。”他還表示,不知道要安裝油煙凈化設施。如果真的非裝不可,等政府通知了再說。
接受記者采訪的幾家餐飲店老板大多承認油煙對環境有污染,但表示“大家都是這樣的,我們也不違規。”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成都市飲食服務業油煙污染整治難有幾大“病根”。
首先是成都的餐飲業遍地開花。特別是在城鄉結合部,大量的中小餐館經營者都是農民工或者下崗人員。鼓勵這些低收入群體就業,是保民生和保穩定的需要,但其中大部分人環保意識比較淡薄、經濟基礎差,給有關部門執法帶來一定困難。
第二是商住一體建筑的“先天不足”。成都市很多小區的規劃和開發,都未考慮餐飲與居民區隔離的問題,更沒有給店面預留排煙管道。餐飲業主大多只能外設煙囪直接排放,給附近居民帶來困擾。即使在這類餐飲企業內嚴格按照規定安裝凈化設施,設備安裝區域的熱輻射、震動、噪音同樣會給居民帶來一些問題。
第三是多頭執法造成管理盲區。由于法律法規方面的漏洞,環保、工商、*等部門間存在職責交叉和管理盲區,一些部門在對飲食服務企業申請經營審批時把關不嚴,有的餐飲企業沒有辦理環評等手續就開張營業。
熊發榮介紹,這次出臺專項整治措施之前,成都市*開了兩次協調會,三次征求各有關部門意見,目的就是要讓各部門達成一致,形成合力,針對這些“病根”對癥下藥,改變餐飲服務業油煙污染頑疾久治不愈的狀況。環境影響評價,成為對餐飲企業的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