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人均可再生淡水資源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淡水消費量占水資源總量的比重為22%,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9%。我國人均可再生淡水資源在所有國家中排名位于倒數15位左右。
另外,隨著我國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加速,全國廢水的排放量也逐年增加,導致自然水體不斷惡化,水資源污染形勢仍十分嚴峻。根據我國*公布的《2013 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13 年全國地表水總體為輕度污染。在長江、黃河、珠江等流域的國控斷面中,Ⅰ~Ⅲ類、Ⅳ~Ⅴ類和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分別為68.9%、20.9%和10.2%;水質為優良、輕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的國控重點湖泊(水庫)比例分別為60.7%、26.2%、1.6%和11.5%;富營養、中營養和貧營養的湖泊(水庫)比例分別為27.8%、57.4%和14.8%;而在地下水環境質量的監測顯示,水質優良的監測點比例僅占10.4%,良好的監測點比例為26.9%,較好的監測點比例為3.1%,較差的監測點比例為43.9%,極差的監測點比例為15.7%。而根據2014 年4 月我國*公布的《2013 年中國國土資源公報》,地下水質為較差和極差的占比合計約60%。
因此,我國水資源緊張、水污染治理形勢嚴峻與國民經濟持續增長、人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水體污染、水資源短缺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嚴重制約因素。國家和政府也先后出臺了多項措施和政策鼓勵環境保護產業的發展,黨提出了“生態文明”、“美麗中國”的環保新概念。國家對環保行業的重視程度和支持力度不斷提升,污水處理行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
(1)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發展迅速,污水處理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為防治水污染、緩解水資源短缺,近年來國家大力實施節能減排政策,*和各級地方政府不斷增大對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同時積極引入市場機制,建立健全政策法規和標準體系,城鎮污水處理行業發展迅速。2006年末,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僅有6,122 萬噸,而到2012 年末,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已達11,858 萬噸,年均復合增長達11.65%;同時,城市污水處理率也從2006 年的56%增長至2012 年的84.9%,城市污水處理能力獲得大幅提升。
(2)污水處理行業地區間發展仍不平衡,行業增長仍有較大空間
我國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地區間發展仍不平衡。一方面,由于我國東部沿海等經濟發達地區,地方政府的財政實力相對較強,人民群眾收入水平較高,對環境保護和清潔環境的需求較大;另一方面,經濟發達地區的人口集聚功能強,人口較為密集,城鎮化水平較高,也更適宜于規模化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和運營;因此,總體看來,我國東部沿海等經濟發達地區的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較為健全,污水處理行業發展相對較快;而中西部經濟較為落后的地區及農村地區,由于財政綜合實力有限、人口較為分散等原因,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仍十分落后。截至2010年,我國縣鎮污水處理率僅有60.1%,建制鎮污水處理率仍不足20%,未建成投運的污水處理廠則主要分布在東北和中西部的省份。
未來,隨著我國城鎮化步伐不斷加快以及環境保護和水污染防治行動的不斷深入,建立起全流域的污水治理體系的進程將不可避免,在中西部經濟較為落后的地區及農村等,污水處理行業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