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高校規模的不斷發展,學校污水的排放量越來越大,要求對學校污水進行處理的呼聲也越來越強,尋求高校、經濟、穩定的污水處理設施已經成為目前緊迫的任務之一。
2015年4月2日,《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經過*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經過多輪修改的“水十條”,將在 污水處理、工業廢水、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等多方面進行強力監管并啟動嚴格問責制,鐵腕治污將進入“新常態”。
1、學校生活特點簡述
學校污水的來源分析:宿舍、教學樓、體育館的生活污水;食堂餐飲廢水;部分雨水。都具備良好的生化性。
2、學校污水處理工藝流程
預處理:食堂的餐飲廢水需進行隔油處理,污水混合后經過化糞池處理,化糞池出水混合后過格柵過濾,進入調節池調節水量。
生化處理:鑒于生化性好可選工藝很多,A2O、A/O、等等都可以,考慮經濟實用性建議采用A/O工藝,生化出水一般能達到一級B標準,有些可以達到一級A標準。
主要流程說明:
污水由排水系統收集后,進入污水處理站的化糞池,厭氧分解其中的糞便及大分子有機物,然后進入調節池,進行均質均量,調節池中設置液位控制器,再經液位控制儀傳遞信號,由提升泵送至一體化設備的厭氧池,經好氧處理流入消毒池進行消毒處理,消毒出水直接排入市政管網。
由格柵截留下的雜物定期裝入小車傾倒至垃圾場,一體化沉淀池中的污泥部分排入化糞池進行污泥消化后定期抽吸外排,污泥池上清液回流至調節池再處理。
工藝原理:
A/O工藝是從生物膜法派生出來的一種廢水生物處理法,即在生物接觸氧化池內裝填一定數量的填料,利用棲附在填料上的生物膜和充分供應的氧氣,通過生物氧化作用,將廢水中的有機物氧化分解,達到凈化目的。
工藝將前段缺氧段和后段好氧段串聯在一起,在缺氧段異養菌將污水中可溶性有機物水解為有機酸,使大分子有機物分解為小分子有機物,不溶性的有機物轉化成可溶性有機物,將蛋白質、脂肪等污染物進行氨化(有機鏈上的N或氨基酸中的氨基)游離出氨(NH3、NH4+)。在好氧段存在好氧微生物及自氧型細菌(硝化菌),其中好氧微生物將有機物分解成CO2和H2O;在充足供氧條件下,自養菌的硝化作用將NH3-N(NH4+)氧化為NO3-,通過回流控制返回至缺氧段,在缺氧條件下,異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將NO3-還原為分子態氮(N2)完成C、N、O在生態中的循環,實現污水無害化。
3、A/O工藝特點
(1)工藝流程簡單,構筑物少,運行靈活,管理方便。
(2)基建投資省,運行費用低。
(3)處理效果穩定,出水水質好,可實現脫碳、脫氮除磷。
(4)污泥量少,污泥性質穩定,污泥處理費用低。
(5)能承受水量、水質沖擊負荷。
(6)污水處理系統自動化較高、管理方便。
學校污水處理系統伴隨當下水污染程度日益加劇是必然產物。目前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因具備投資費用低、操作簡單出水水質穩定等特點,在目前多處學校污水治理過程中得到較好的應用。
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及污水處理標準的日益嚴格以及民眾日漸覺醒的環保意識,學校污水處理勢在必行。不斷的對學校污水處理工藝進行革新,適應不斷變化的處理要求,對保護環境安全,保護校園師生健康具有重要的意義。值得肯定的是處理之后的水進行中水回用也大大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