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工業廢水處理,可先用糞便水或生活污水培養活性污泥。因為這類污水中細菌種類繁多,本身所含營養也豐富,細菌易于繁殖。當缺乏這類污水時,可用化糞池和排泥溝的污泥、初次沉淀池或消化池的污泥等代替。采用糞便水培養時,先將糞便水過濾后投入曝氣池,再用清水稀釋,使BOD濃度控制在500mg/L左右,進行靜態培養,同樣經過1d-2d后,為補充營養和排除代謝產物,需及時換水。對于生產性曝氣池,由于培養液體積大,收集比較困難,一般均采用間歇換水方式,或先間歇換水,后連續換水。而間歇換水又以靜態操作為宜。即當*次加料曝氣并出現模糊的絮凝體后,就可停止曝氣,使混合液靜沉,經過1h-1.5h后排除上清夜,排出體積約占總體積的50%-70%,然后再往曝氣池內投加新的糞便水和稀釋水。糞便水的投加量應根據曝氣池內已有的污泥量在適當的污泥負荷值范圍內進行調節,即隨污泥量的增加而相應增加糞便水量。在每次換水時,從停止曝氣,沉降到重新曝氣,總時間以不超過2h為宜。開始換水時,宜每天換水一次,以后可增加到兩次,以便及時補充營養。
連續換水適用于有生活污水的情況。當*次投料曝氣后或經數次悶曝而間歇換水后,就不斷地往曝氣池投加生活污水,并不斷將出水排入二次沉淀池,將污泥回流至曝氣池。隨著污泥培養的進展,應逐漸增加生活污水量,使污泥負荷值在適宜的范圍內。此外,污泥回流量應比設計值稍大些。
活性污泥培養成熟后,即可在進水中加入并逐漸增加工業廢水的比例,使微生物在逐漸適應新的生活條件下得到馴化。開始時,工業廢水可按設計流量的10%-20%加入,達到較好的處理效果后,再繼續增加其比例。每次增加的百分比以設計流量的10%-20%為宜,并待微生物適應鞏固后再繼續增加,直至滿負荷為止。在馴化過程中,能分解工業廢水中污染物的微生物得到發展繁殖,不能適應的微生物則逐漸被淘汰,從而使馴化過得活性污泥具有處理該種工業廢水的能力。
上述先培養后馴化的方法即所謂異步培養法,為了縮短培養和馴化的時間,也可以把培養和馴化這兩個階段合并進行,即在培養開始時就加入少量工業廢水,并在培養過程中逐漸增加密度,使活性污泥在增長的過程中,逐漸適應工業廢水并具有處理它的能力,這就是所謂同步培養法。這種做法需要操作人員有較豐富的經驗,否則難以返現培養馴化過程中異?,F象的起因,甚至導致失敗。
在有條件的地方,可直接從其他污水廠引來剩余污泥,作為種污泥進行曝氣培養,這可以縮短培養時間,如能從性質類似的污水處理廠引來剩余污泥,更能提高馴化效果,縮短馴化時間。這種方法即所謂接種培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