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傳統的重金屬廢水處理技術:
(1)重金屬沉淀法。該法是通過投加一些使溶解性重金屬的極性改變而析出或者還原成重金屬單質的化學物質,從而將重金屬從廢水環境中沉淀過濾而去除。其常用的方法有氫氧化物沉淀法、硫化物沉淀法、還原沉淀法、絮凝浮選沉淀法和鐵氧體法。
(2)吸附法。 該法包括物理吸附、樹脂吸附和生物吸附。 物理吸附是利用活性炭的高比表面積以及強大的孔隙結構的特點,將廢水中重金屬吸附在活性炭表面進而被去除。 樹脂吸附是利用樹脂材料*的選擇吸附性能來處理重金屬廢水。 常見的樹脂吸附材料有沸石、殼聚糖類、腐殖酸類等,因其材料易得,價格低廉,去除效果好,在水處理領域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近些年來,很多研究者利用各種生物制成生物吸附劑來處理含重金屬廢水,發現藻類和微生物菌體對重金屬有很好的吸附作用,且成本低、吸附量大、選擇性好、適用范圍廣。
(3)浮選法。 該法是在廢水中通入氣體,或者利用電浮選產生氣泡,使得膠體顆粒附著在氣泡表面,且隨氣泡的上浮從而實現依附在粒子上的重金屬離子分離。浮選法對小粒子的去除效果好,運行簡潔方便,在一定條件下既可消除重金屬污染,又可回收金屬,且還能優化某些重金屬氫氧化物或碳酸鹽過濾困難等問題。
(4)離子交換法。該法是利用離子交換樹脂將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交換出來,從而實現重金屬的去除。 但離子交換樹脂價格昂貴,其再生費用較高,在一般的污水處理工程中使用較少,而對于少量有回收價值的或有毒的重金屬來說,離子交換技術運用較多。
(5)電化學處理技術法。 該法包括電解法、電沉積法。電解法是對含重金屬的廢水進行電解時,在陰極重金屬離子得到電子而被還原沉淀在電極表面或反應槽底部,從而降低廢水中重金屬含量。電沉積法基于傳統化學沉淀方法加載電壓,通過改變溶液的電勢而促進重金屬離子沉淀。
(6)生物化學法。目前主要采用的生物化學法包括微生物絮凝、生物塘凈化和植物修復等方法。該法是基于植物、 微生物本身協同吸附作用或者其代謝產物作為絮凝劑,而將廢水中的重金屬固定分離的一種綠色環保的方法。 尤其是微生物絮凝法已廣泛應用于高濃度有機廢水的處理、染料廢水的脫色、活性污泥的處理等廢物處理。
2、 新型重金屬廢水處理技術:
(1)光催化法。該法利用表面能產生光生電子或空穴等活性物種的光催化劑,通過還原或氧化反應去除重金屬。工程中現去除或回收廢水中的 Ag、Hg、Cu、Cr、Se 等重金屬時多采用半導體 TiO2光催化法,尤其對 CR6+的研究。 光催化法耗能低、無毒性、選擇性好、常溫常壓、快速,在重金屬廢水處理中應用前景廣闊且日益受到重視。
(2)新型介孔材料 。 介孔材料指孔徑介于 2~50 nm 的多孔材料,具有長程結構有序、 孔徑分布窄、比表面大、孔隙率高且水熱穩定性好等優點。 目前利用新型介孔材料吸附劑處理重金屬廢水仍處于實驗室研究階段。 余馳超等利用復合介孔材料體系進行重金屬離子吸附實驗,用 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對高含量硅羥基的 SBA-15 介孔孔道表面進行改性,結果發現改性后的 SBA-15 對金屬離子的絡合強度要比僅用 APTES 改性的要強,且該復合體系對重金屬離子具有選擇吸附性能,對含重金屬廢水的處理*。
(3)基因工程技術。 該技術是通過轉基因技術,將外源基因轉入微生物細胞中,從而實現對不同類型重金屬廢水的處理和生物富集。 很多研究者在實驗室已開展基因工程技術構建高選擇性基因工程菌處理各類含重金屬廢水,實驗成效顯著,但真正用于一般工程項目或工業水平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利用基因工程菌連續化處理重金屬廢水就面臨難題。
(4)膠束強化超濾-電解法。 該法是將膜技術和電化學技術相結合處理重金屬廢水且能回收重金屬,具有膜技術和電化學技術共同優點的一種新型水處理技術。 膠束強化超濾是與表面活性劑技術相結合的方法,當表面活性劑濃度超過其臨界膠束濃度時,形成大束的含重金屬離子的兩性聚合物膠束,溶液經過超濾膜時實現膠束和溶液分離;含重金屬的濃縮液分離后進一步被電解,回收重金屬。膠束強化超濾可去除廢水中被溶解的少量或微量的重金屬。
加強工業園區印染廢水重金屬的總量控制,減輕重金屬對生化處理中微生物的影響,降解去除廢水中重金屬,實現廢水凈化回用和重金屬的回收,單獨的一種工藝往往不能很好地達到這一目的。以上所介紹的方法都有各自的優缺點,在使用這些方法的時候需要根據重金屬廢水的具體特點進行方案的設計,使用兩種或者多種方法則可以更好更快地達到治理重金屬廢水的目的。所以,將來在重金屬廢水處理領域,各種處理方法的復合應用會收到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