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外尚沒有建立一個反映土壤本質特征的、綜合的土壤肥力指標的理論體系。用土壤生產力的水平或土壤的單個理化性質的數量化特征來表征土壤肥力水平,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在用的土壤肥力指標主要包括土壤有機質、土壤生物活性、土壤酶活性、土壤團粒結構、容重、抗蝕性、土壤陽離子交換量、大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pH值等,土壤肥力的測定可以使用土壤養分速測儀進行快速的測定分析。大致包括化學指標、物理指標和生物學指標等三個方面
?。?)化學指標:反映土壤肥力的化學指標較多,一般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與形態、陽離子交換量、有機質的含量及組成、pH值等。土壤有機質是土壤中各種營養元素特別是N、P的重要來源,由于它具有膠體特性,能吸附較多的陽離子,因而使土壤具有保肥性、保水性、耕性、緩沖性和通氣狀況,還能使土壤疏松,從而可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狀,是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和能源,所以土壤有機質含量的多少是土壤肥力高低的又一重要化學指標。土壤有機碳含量一般與土壤肥力高低呈正相關。但是,土壤肥力的高低并不只是取決于有機質的含量,還與土壤腐殖質的品質及組分等有關。
?。?)物理指標:物理指標包括容重、質地、結構、滲透性和抗蝕性等方面。土壤質地是指土壤中大小不同的各級土粒的比率,它是反映土壤物理性質的一項重要指標,如土壤耕作難易、養分和水分保蓄能力、孔隙組成、通氣性、持水性、透水性、水分運動及土壤氣體和熱狀況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土壤顆粒組成的影響。土壤礦質顆粒的組成狀況及其在土體中的排列,對土壤肥力起著決定性影響;土壤顆粒形狀與大小各異的土壤結構,反映出一個不規則的幾何形體和不同的土壤肥力基礎,粒級越小,粒間孔隙小,吸水易膨脹,可塑性、粘著性、粘結性和保水保肥性越強,營養元素越豐富。
?。?)生物指標:生物指標包括微生物生物量碳、氮量,微生物群落、微生物活性和酶活性等。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態系統中養分源和匯的一個巨大的原動力,在植物凋落物的降解、養分循環與平衡、土壤理化性質改善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穩定的微生物種群是反映土壤肥力的主要動態指標之一。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是表征土壤肥力特征和土壤生態系統中物質和能量流動的一個重要參數,常被用于評價土壤的生物學性質。研究結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與土壤有機質、全氮、有效氮之間關系密切。土壤微生物具有景觀變異性,而其種群的數量和分布是反映生物穩定性的一個顯著特征,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土壤有機質活性。土壤微生物的活性表示了土壤中整個微生物群落或其中的一些特殊種群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