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光伏發電站污水處理設備
閱讀:967 發布時間:2021-4-28光伏發電站污水處理設備
光伏發電站污水處理設備——設備調試
1、開機前準備工作
設備安裝完畢后,在進行設備運行前,應做好下列工作:
1)、設備安裝是否平穩;
2)、設備各連接處螺栓、螺栓銷是否擰緊和銷牢;
3)、各潤滑點是否按要求加潤滑劑;
4)、各轉動部分經手動盤車檢查,無卡、堵現象存在;
5)、電氣控制裝置是否設置安全可靠;
6)、操作人員是否在崗位;
經檢查合格后,方可進行開機調試運轉。
調試試運行
空負荷調試試運行:格柵應*行空負荷調試試運行,運行時間不得少于1小時。在試運行中,應注意以下情況的觀察:
1)、電動機、減速機的溫升及異常聲響的產生;
2)、傳動裝置有無振動、沖擊和不正常聲響的產生;
3)、運動部分有無卡、堵、松動等異常現象,特別應注意連桿與動柵片架邊板連接配合處松動情況;
4)、動、靜柵片運動位置是否滿足設計要求;
5)、用于柵片動作控制系統電氣裝置的可靠性和準確性;
6)、整機操作控制系統電氣裝置的可靠性、安全性及動作的準確性; 若出現以上所列的情況,應及時停機檢查,維護更換、消除隱患
光伏發電站污水處理設備——工藝技術
當前流行的污水處理工藝有:AB法、SBR法、氧化溝法、普通曝氣法、膜分離機等,各有其自身的特點。
1AB法
該工藝對曝氣池按高、低負荷分為二級供氧。*負荷高,曝氣時間短,產生污泥量大,污泥負荷2.5kgBOD/(kgMLSS˙d)以上,池容積負荷在6kgBOD/(m3˙d)以上;B級負荷低,污泥齡較長。*和B級亦可分期建設,*與B級間設中間沉淀池。兩級池子的F/M(污染物量與微生物量之比)不同,形成不同的微生物群體。AB法盡管有節能的優點,但不適合低濃度水質。
2SBR法
此法進水、曝氣、沉淀、出水在同一座池子中完成,常由3—4個池子構成一組,輪流運轉,一池一池地間歇運行,故稱序批式活性污泥法。這種—體化工藝的特點是工藝簡單,由于只有—個反應池,不需二沉池、回流污泥及相關的設備,一般情況下不設調節池,多數情況下可省去初沉池,故節省了占地和投資,耐沖擊負荷且運行方式靈活,可以從時間上安排曝氣、缺氧和厭氧的不同狀態,實現除磷脫氮的目的。
3普通曝氣法
其變型工藝普通曝氣法出現得早,其實際處理效果好,可處理大的污水量,對于Jc-r廠可集中建設污泥消化池,所產生的沼氣可作能源利用。傳統普曝法的不足之處是只能作為常規二級處理,不具備脫氮除磷功能。近幾年,在工程實踐中,通過降低普通曝氣池的容積負荷,可以達到脫氮的目的;在普通曝氣池前設置厭氧區,可以除磷,亦可用化學法除磷。采用普通曝氣法去除BOD,,在池型上有多種形式,如氧化溝,工程上稱為普通曝氣法的變型工藝,亦可統稱為普通曝氣法。
光伏發電站污水處理設備——主要處理工藝
1、格柵、多級沉淀池及混凝沉淀
出水*入格柵用于攔截廢水中較大的懸浮物和漂浮物后流到調節池,調節池內設穿孔曝氣管道設備1套,提升泵2臺,起均化水質、水量的作用。出水流入多級沉淀池。
多級沉淀池為廠方原有設施,由于廢水的懸浮物濃度較高,可以實現米粉、米粒和廢水的初步分離,沉淀物定期打撈,防止廢水酸化。多級沉淀池1座,鋼混結構,分成3格,有效容積為22.5m3,水力停留時間為4.5h。
混凝反應槽的停留時間為15min,廢水與投加的PAC攪拌反應后產生的絮體進入到斜管沉淀池,沉淀池的表面負荷為2.0m3/(m2•h),總高為3.5m,配高為2m的斜管,配有1套加藥系統(包括溶藥桶、攪拌機、計量泵和反應桶等)。
2、ABR
設ABR反應池1座,鋼混結構,設計進水COD為3050mg/L,設計停留時間為24h,預計COD去除率為80%,有機負荷為2.3kgCOD/(m3•d),屬于低負荷運行,有效池容為120m3。ABR反應器設計為2個并聯的池子,每池分為4格,每格上流室寬與下流室寬之比約為3∶1,每個反應室內置半軟性填料,使厭氧污泥能夠很快地掛膜,有利于產酸菌和厭氧菌的生長,保證充足的微生物量,使進水中的有機物得以充分降解去除。
3、SBR
設SBR反應池1座,鋼混結構,設計進水COD為790mg/L,MLSS為3000mg/L,污泥負荷為0.32kgCOD/(kgMLSS•d),排出比為1/2,有效池容為100m3,每天運行2個周期,一個周期為12h,其中進水2h、曝氣反應6h(通過底部的微孔曝氣頭進行曝氣,采用限制曝氣,有利于抑制絲狀菌污泥膨脹)、*靜止沉淀2h、排水1.5h、閑置0.5h,采用羅茨風機2臺(交替使用),空氣流量采用高負荷運行(0.5~1.5kgO2/kgBOD5)。
光伏發電站污水處理設備——特點:
1.由于在厭氧階段可大幅度地去除廢水中懸浮物或有機物,其后續好氧處理工藝的污泥量可得到有效地減少,從而設備容積也可縮小。有報道,在實踐中,厭氧-好氧工藝的總容積不到單獨好氧工藝的一半;
2.厭氧工藝的產泥量遠低于好氧工藝(僅為好氧工藝的1/10~1/6),并已高度礦化,易于處理。同時其后續的好氧處理所產生的剩余污泥必要時可回流至厭氧段,以增加厭氧段的污泥濃度同時減少污泥的處理量;
3.厭氧工藝可對進水負荷的變化起緩沖作用,從而為好氧處理創造較為穩定的進水條件;
4.厭氧處理運行費用低,且其對廢水中有機物的去除亦可節省好氧段的需氧量,從而節省整體工藝的運行費用;
5.重要的是當將厭氧控制在水解酸化階段時,可為好氧工藝提供優良的進水水質(即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條件,提高好氧處理的效能,同時可利用產酸菌種類多、生長快及對環境條件適應性強的特點,以利于運行條件的控制和縮小處理設施的容積?;炷?/span>
化學混凝所處理的對象,主要是水中的微小懸浮物和膠體雜質。大顆的懸浮物由于受重力的作用而下沉,可以用沉淀等方法除去。但是,微小粒徑的懸浮物和膠體,能在水中長期保持分散懸浮狀態,即使靜置數十小時以上,也不會自然沉降。這是由于膠體微粒及細微懸浮顆粒具有“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