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龍廈LX-III標上東山隧道輻射監測
一、概況
地處福建龍廈鐵路LX-III標項目的上東山隧道建設工程,其隧道總長度約5千米,中途經過約1千米放射性礦石區(附其他相關工程建設資料)。該隧道工程輻射影響主要來自鈾鐳礦山地質所產生的氡及其子體、γ輻射,以及隧道涌水放射性,施工過程中的放射性污染物的釋放。輻射監測的結果與質量直接關系到隧道工程輻射防護的代價;污染物的釋放景象與源項;施工過程中的通風與排水設計、對地下水的影響、工作人員受照射與防護措施,施工中廢物排放與處理。
根據工程設計報告對隧道區域輻射狀況的描敘,通過對上東山隧道部分區域(DK14+200~DK14+800,DK16+900~DK17+400)的測量,隧道軸線上未見放射性異常,雖然地表因覆蓋層因素輻射劑量率穩定且偏高特征不明顯(γ輻射劑量率在28-240nGy/h間),但隧道圍巖輻射劑量率均較高(基巖出露部位γ輻射劑量率在267-390nGy/h 間),盡管其對過往旅客影響小(由于隧道短,火車速度快,停留時間短,旅客接受的附加劑量?。?,但對施工工人有明顯影響,同時附近見有放射性異常,值得重視的是在DK14+630東側400米處山區公路上見有放射性異常,在相隔不到十米的范圍內有兩處異常,異常范圍約0.7m2,zui高強度分別達到6318 nGy/h與6267 nGy/h,因此需注意構造礦化及隧道渣石可能對環境的影響。從工程設計報告描敘看,該隧道輻射劑量率可能會較高,在施工過程中須重點注意可能出現的構造與礦化蝕變,本區的礦化以紅化、硅化為主,當予重點關注,以便于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對隧道中出現的放射性異常,要做專項測量與評價工作。對放射性偏高于異常段的現場施工管理工作,在施工中可能會出現以上數據較高水平的輻射區域,其輻射照射對施工人員可能有明顯影響,同時也可能出現放射性異常,因此需加強環境放射性跟蹤監測。
受中鐵二局龍廈LX-III標工程指揮部第二項目部的委托,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簡稱中輻院)組織技術人員于 2009年1月9日就上東山隧道所有區域氡監測與r輻射巡測,其測量方法、測量數據、測量結果分析以及與2008年8月8日檢測數據進行比較,得出評價結論,具體內容見下面的描敘。
二、輻射監測依據
1.國家環境保護法(1989)
2.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辦法(1986)
3.GB-14582-19993《環境空氣中氡及其子體測量方法》(中輻院起草)
4.HJ/T61-2001《輻射環境監測技術規范》
5.GB/T14583-93《環境地表γ輻射劑量率測定規范》
6.GB16356-1996《地下建筑氡及其子體控制標準》
7.GB18871-2002《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替代GB8703-88輻射防護規定與GB4792-1984)
8.《放射性防護和環境保護規程》
三、輻射監測方法
環境氡與地質作用有著密切的,實施氡的監測,查清氡的來源,對氡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消除氡的危害。該隧道工程的途經花崗巖地區區地質產生的氡及其子體與γ輻射是輻射的主要來源,還存在地下水涌出釋放部分氡到空氣中;其他隧道工程部分主要是土壤氡析出、地下水的涌出大量釋放氡、鈾鐳礦區地質產生的氡的擴散與運移,影響空氣中的氡水平。因此,該工程的建設主要是空氣中氡的監測,隧道內的γ輻射監測;在以后的施工環境輻射監測中會根據實際情況增加監測內容與類別,根據輻射防護三原則制定相應的安全措施。
1.布點原則
根據輻射監測與輻射防護等相關國家標準要求,針對現場環境條件與工程技術內容,為全面準確地反映該隧道工程的環境放射性水平進行設計監測布點數量、測量種類與測量頻率,在采樣期間對采樣環境的條件盡量保持原有的狀態。
2.現場布點、采樣和測量
由于氡受季節、氣候的影響大,溫度、濕度都帶來顯著影響,為了獲得全面和有代表性的數據,氡監測點在隧道內每500米范圍,測量時間間隔為30分鐘;γ輻射監測點在隧道內均勻布置,測量時間間隔為10s,具體監測數據見環境輻射監測報告附表。
3.本次所采用的輻射測量方法和儀器
測量內容 | 測量方法 | 儀器與主要設備 |
空氣氡濃度(Bq/m3) | 靜電收集法、連續測量 | KDY-III氡連續監測儀 |
γ劑量率(μSv/h) | 閃爍體 | FD-3013H 智能化χγ輻射儀 RDS08r輻射劑量率儀 |
注:γ輻射劑量率單位μSv/h和nGy/h是不同的表述,1μSv/h=1.14*103nGy/h。
四、監測結果分析
1) 2009年1月9日的監測結果
隧道內氡氣濃度多相多位置測量平均值為69.5Bq/m3,比我國GB16356-1996《地下工程氡及其子體控制標準》要求的400 Bq/m3還低許多,在環境輻射水平范圍內;γ輻射劑量率zui大值在0.43μSv/h,其測量平均值為0.29μSv/h、也低于放射工作場所劃分區域標準(按照年有限劑量限值與年工作時間計算出為2.5μSv/h),整個施工區的環境輻射水平正常,滿足建設工程中施工輻射安全要求,不會對施工人員的健康造成危害與影響。但是個別高外照射值區域必須引起特別注意個體防護與增加通風,減少內照射劑量的產生來源,同時加強輻射監測與管理的力度,及時發現及時處理;根據我國放射衛生防護基本標準,對工作人員年劑量當量限值,采用了ICRP推薦規定的限值,為防止隨機效應,規定放射性工作人員受到全身均勻照射時的年劑量當量不應超過50mSv,公眾中個人受照射的年劑量當量應低于5mSv。當長期持續受放射性照射時,公眾中個人在一生中每年全身受照射的年劑量當量限值不應高于1mSv(0.1rem)。我們要求在施工過程中就工人的個人劑量限制是強制性的,必須嚴格遵守。即使個人所受劑量沒有超過規定的相應的劑量當量限值,仍然必須按照*化原則考慮是否要進一步降低劑量。
2)連續監測結果分析與結論及建議措施
根據2008年8月與2009年1月對LX-III標項目的上東山隧道進行環境輻射檢測(其時該隧道已基本開挖完成),開挖基本完成后,隧道內氡濃度zui大值為79.5 Bq/m3,γ輻射輻射劑量率zui大值為0.43μSv/h,測量平均值約為0.29 Sv/h,而隧道外50米處的γ輻射輻射劑量率為0.22μSv/h。從目前的測量數據來看,該隧道內絕大部分輻射劑量率數據略大于環境輻射水平,但不會對施工人員、周圍環境及當地居民的身體健康造成危害。隧道中巖石區相對高些,施工人員注意適當防護,佩帶口罩減少內照射與粉塵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此外,隧道中注意保持通風,使工作人員與管理人員減少內照射。
附表1
輻射監測數據表
工程名稱: LX-III標上東山隧道 監測單位: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
掌子面里程: 日期:2009 年 1月 9日
測量點位置 | 上東山隧道中洞東口(以下以離進入口處的距離為測量點位置) | 備注 |
測量內容 | 測量數據 | |
1.環境氣象 | 溫度: 23 ℃ 相對濕度: 81% | |
2.環境氡濃度 | 61.3Bq/m3 | 測量時間:30min |
3.隧道內 γ輻射劑量率 單位:μSv/h | 200米 | 100米 | 50米 | 10米 | 中洞東外 | 測量時間間隔:10s |
0.26 | 0.26 | 0.24 | 0.21 | 0.22 |
0.25 | 0.31 | 0.27 | 0.22 | 0.20 |
0.27 | 0.31 | 0.24 | 0.23 | 0.22 |
0.26 | 0.29 | 0.23 | 0.24 | 0.21 |
0.27 | 0.31 | 0.22 | 0.23 | 0.21 |
0.28 | 0.30 | 0.26 | 0.26 | 0.22 |
0.24 | 0.29 | 0.25 | 0.25 | 0.23 |
0.26 | 0.28 | 0.24 | 0.25 | 0.23 |
0.30 | 0.27 | 0.26 | 0.20 | 0.24 |
0.31 | 0.27 | 0.20 | 0.25 | 0.22 |
外部環境值 | 0. 21 μSv/h | 環境本底 | 0.16μSv/h |
測量結果 分析 | 根據以上結果分析,隧道內氡氣濃度在環境水平范圍內,γ輻射略大于外環境值與環境本底值,但遠遠低于放射工作場所的劃分標準要求(年劑量平均值等價值2.5μSv/h,按每年2000工作時計算),也滿足公眾輻射劑量zui低受照控制水平,隧道內環境輻射水平正常,*輻射安全基本要求。 |
參考標準 | 1.國家環境保護法(1989) 2.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辦法(1986) 3.GB-14582-19993《環境空氣中氡及其子體測量方法》 4.HJ/T61-2001《輻射環境監測技術規范》 5.GB/T14583-93《環境地表γ輻射劑量率測定規范》 6.GB16356-1996《地下建筑氡及其子體控制標準》 7.GB18871-2002《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替代GB8703-88輻射防護規定與GB4792-1984。 |
監測報告人 (簽名) | 張文濤 |
附表2
輻射監測數據表
工程名稱: LX-III標上東山隧道 監測單位: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
掌子面里程: 日期:2009 年 1月 9日
測量點位置 | 上東山隧道中洞西口(以下以離進入口處的距離為測量點位置) | 備注 |
測量內容 | 測量數據 | |
1.環境氣象 | 溫度: 22..5 ℃ 相對濕度: 81% | |
2.環境氡濃度 | 79.5Bq/m3 | 測量時間:30min |
3.隧道內 γ輻射劑量率 單位:μSv/h | 600米 | 400米 | 200米 | 50米 | 中洞西外 | 測量時間間隔:10s |
0.29 | 0.27 | 0.27 | 0.26 | 0.27 |
0.30 | 0.28 | 0.28 | 0.27 | 0.26 |
0.26 | 0.29 | 0.29 | 0.27 | 0.29 |
0.31 | 0.27 | 0.27 | 0.24 | 0.26 |
0.26 | 0.29 | 0.29 | 0.30 | 0.29 |
0.31 | 0.28 | 0.28 | 0.25 | 0.26 |
0.31 | 0.28 | 0.28 | 0.25 | 0.25 |
0.29 | 0.27 | 0.26 | 0.25 | 0.27 |
0.32 | 0.29 | 0.27 | 0.26 | 0.27 |
0.27 | 0.28 | 0.28 | 0.25 | 0.27 |
外部環境值 | 0. 21 μSv/h | 環境本底 | 0.16μSv/h |
測量結果 分析 | 根據以上結果分析,隧道內氡氣濃度在環境水平范圍內,γ輻射略大于外環境值與環境本底值,隧道內環境輻射水平正常,滿足輻射安全要求。工作人員注意適當防護,佩帶口罩,減少內照射與粉塵;此外,隧道中注意保持隧道的通風,減少內照射。 |
參考標準 | 1.國家環境保護法(1989) 2.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辦法(1986) 3.GB-14582-19993《環境空氣中氡及其子體測量方法》 4.HJ/T61-2001《輻射環境監測技術規范》 5.GB/T14583-93《環境地表γ輻射劑量率測定規范》 6.GB16356-1996《地下建筑氡及其子體控制標準》 7.GB18871-2002《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 |
監測報告人 (簽名) | |
附表3
輻射監測數據表
工程名稱: LX-III標上東山隧道 監測單位: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
掌子面里程: 日期:2009 年 1月 9日
測量點位置 | 上東山隧道進口巖石區(以下以離進口處的距離為測量點位置) | 備注 |
測量內容 | 測量數據 | |
1.環境氣象 | 溫度: 22℃ 相對濕度: 83 % | |
2.環境氡濃度 | 75.3Bq/m3 | 測量時間:30min |
3. 隧道內γ輻射劑量率 單位:μSv/h | 約800米 | 650米 | 450米 | 250米 | 150米 | 測量時間間隔:10s |
0.27 | 0.25 | 0.28 | 0.29 | 0.26 |
0.25 | 0.24 | 0.27 | 0.30 | 0.27 |
0.23 | 0.28 | 0.29 | 0.31 | 0.29 |
0.25 | 0.26 | 0.29 | 0.30 | 0.31 |
0.26 | 0.27 | 0.30 | 0.31 | 0.31 |
0.26 | 0.29 | 0.31 | 0.31 | 0.30 |
0.25 | 0.27 | 0.27 | 0.27 | 0.30 |
0.27 | 0.26 | 0.26 | 0.27 | 0.27 |
0.26 | 0.25 | 0.30 | 0.29 | 0.31 |
0.27 | 0.26 | 0.29 | 0.30 | 0.26 |
外部環境值 | 0. 23 μSv/h | 本底值 | 0.16μSv/h |
測量結果 分析 | 根據以上結果分析,隧道內氡氣濃度在環境水平范圍內,γ輻射略大于外環境值與環境本底值,但遠低于放射工作場所的劃分標準,環境輻射水平正常,滿足工作人員與公眾的輻射安全要求。 |
參考標準 | 1.國家環境保護法(1989) 2.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辦法(1986) 3.GB-14582-19993《環境空氣中氡及其子體測量方法》 4.HJ/T61-2001《輻射環境監測技術規范》 5.GB/T14583-93《環境地表γ輻射劑量率測定規范》 6.GB16356-1996《地下建筑氡及其子體控制標準》 7.GB18871-2002《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替代GB8703-88輻射防護規定與GB4792-1984。 |
監測報告人 (簽名) | |
附表4
輻射監測數據表
工程名稱: LX-III標上東山隧道 監測單位: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
掌子面里程: 日期:2009年 1`月 9日
測量點位置 | 上東山隧道進口(以下以離進入口處的距離為測量點位置) | 備注 |
測量內容 | 測量數據 | |
1.環境氣象 | 溫度: 22℃ 相對濕度: 82% | |
2.環境氡濃度 | 56Bq/m3 | 測量時間:30min |
3. 隧道內γ輻射劑量率 單位:μSv/h | 100米 | 50米 | 10米 | 進口外 | 外10米 | 測量時間間隔:10s |
0.29 | 0.27 | 0.29 | 0.24 | 0.27 |
0.27 | 0.24 | 0.28 | 0.25 | 0.26 |
0.29 | 0.26 | 0.30 | 0.26 | 0.23 |
0.28 | 0.29 | 0.30 | 0.25 | 0.27 |
0.26 | 0.28 | 0.29 | 0.25 | 0.29 |
0.29 | 0.27 | 0.28 | 0.25 | 0.20 |
0.27 | 0.26 | 0.27 | 0.24 | 0.21 |
0.28 | 0.28 | 0.30 | 0.25 | 0.22 |
0.27 | 0.29 | 0.30 | 0.25 | 0.21 |
0.27 | 0.29 | 0.29 | 0.23 | 0.23 |
外部環境值 | 0. 23μSv/h | 本底值 | 0.16μSv/h |
測量結果 分析 | 根據以上結果分析,隧道內氡氣濃度在環境水平范圍內,γ輻射略高于外環境值與環境本底值,但遠低于放射工作場所的劃分標準,環境輻射水平正常,滿足輻射安全要求,但工作與施工人員要注意適當防護,佩帶口罩,同時保持隧道通風。 |
參考標準 | 1.國家環境保護法(1989) 2.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辦法(1986) 3.GB-14582-19993《環境空氣中氡及其子體測量方法》 4.HJ/T61-2001《輻射環境監測技術規范》 5.GB/T14583-93《環境地表γ輻射劑量率測定規范》 6.GB16356-1996《地下建筑氡及其子體控制標準》 7.GB18871-2002《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 |
監測報告人 (簽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