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米粉企業的大米加工能力約30×104 t/a。廢水主要為洗米水、冷取水以及清洗設備和地面的沖洗水, 廢水排水量以及水質波動較大, COD為3 000~5 500 mg/L, 平均為3 750 mg/L。廢水中需去除的污染物主要是米粉類碳水化合物, 易生物降解, 因此廢水處理工藝要有耐沖擊負荷的能力和可靠的運行穩定性。
目前, 米粉廢水處理工藝主要有UASB預處理和水解酸化—SBR, 尚未見到采用混凝預處理/ABR/SBR組合工藝處理米粉廢水的報道。
根據現場考察, 該企業米粉車間廢水產生量約120 m3/d, 廢水流經格柵、多級沉淀池后截留原料中的碎米和顆粒較大的米粉, 沉淀池的沉淀物定期打撈全部回收, 經晾曬后作畜牧飼料。再投加PAC進行混凝沉淀, 出水溢流到ABR, 在此將大分子的有機物轉化成小分子的有機物, 進一步提高了廢水的可生化性, 同時降解大部分COD, 然后出水進入中間池, 由潛水泵提升至SBR反應池, 進行好氧生物處理。
出水*入格柵用于攔截廢水中較大的懸浮物和漂浮物后流到調節池, 調節池內設穿孔曝氣管道設備1套, 提升泵2臺, 起均化水質、水量的作用。出水流入多級沉淀池。
多級沉淀池為廠方原有設施, 由于廢水的懸浮物濃度較高, 可以實現米粉、米粒和廢水的初步分離, 沉淀物定期打撈, 防止廢水酸化。多級沉淀池1座, 鋼混結構, 分成3格, 有效容積為22.5 m3, 水力停留時間為4.5 h。
混凝反應槽的停留時間為15 min, 廢水與投加的PAC攪拌反應后產生的絮體進入到斜管沉淀池, 沉淀池的表面負荷為2.0 m3/ (m2·h) , 總高為3.5 m, 配高為2 m的斜管, 配有1套加藥系統 (包括溶藥桶、攪拌機、計量泵和反應桶等) 。
2.2 ABR
設ABR反應池1座, 鋼混結構, 設計進水COD為3 050 mg/L, 設計停留時間為24 h, 預計COD去除率為80%, 有機負荷為2.3 kgCOD/ (m3·d) , 屬于低負荷運行, 有效池容為120 m3。 ABR反應器設計為2個并聯的池子, 每池分為4格, 每格上室寬與下流室寬之比約為3 ∶1, 每個反應室內置半軟性填料, 使厭氧污泥能夠很快地掛膜, 有利于產酸菌和厭氧菌的生長, 保證充足的微生物量, 使進水中的有機物得以充分降解去除。
2.3 SBR
設SBR反應池1座, 鋼混結構, 設計進水COD為790 mg/L, MLSS為3 000 mg/L, 污泥負荷為0.32 kgCOD/ (kgMLSS·d) , 排出比為1/2, 有效池容為100 m3, 每天運行2個周期, 一個周期為12 h, 其中進水2 h、曝氣反應6 h (通過底部的微孔曝氣頭進行曝氣, 采用限制曝氣, 有利于抑制絲狀菌污泥膨脹) 、*靜止沉淀2 h、排水1.5 h、閑置0.5 h, 采用羅茨風機2臺 (交替使用) , 空氣流量采用高負荷運行 (0.5~1.5 kgO2/kgBOD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