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造粒機,PVC設備(圖示)
PVC糊樹脂的生產
目前,工業上聚氯乙烯糊樹脂的生產方法主要有乳液種子聚合法、混合微懸浮法和微懸浮聚合法等
1.1乳液種子聚合法
PVC造粒機,PVC設備(圖示)乳液聚合是氯乙烯(VCM)和水在水溶性引發劑(常用過硫酸鹽)和乳化劑作用下得到聚氯乙烯糊樹脂。一般情況下,乳液聚合得到的乳膠粒徑小于0.2I.tm,為了達到增大乳膠粒徑的目的,開發了乳液種子聚合法,使乳膠粒徑增大到1.Opm左右。在乳液聚合中,如果有已生成的高聚合物乳膠存在,控制物料配比和條件,原則上VCM僅在已生成的乳膠粒子上聚合,而不再形成新的粒子,這種已生成的高聚物乳膠就好像晶種,因此稱為“乳液種子聚合”。但只有合理的粒徑還不夠,必須具有適當的粒徑分布,才能得到性能優良的PVC糊樹脂。乳液聚合中乳化劑很重要,所用數量決定了引發劑的粒子數,且對終的膠乳粒子的大小起了主要作用。特別在進行種子生成時,采用高引發速率和低濃度乳化劑進行生產,能使膠乳微粒尺寸分布變窄。膠乳粒徑及其分布是乳液法生產PVC糊狀樹脂的關鍵所在。
1.2微懸浮聚合法
微懸浮聚合制備PVC糊樹脂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已工業化。其流程是先將部分vCM(5%)
用機械均化的方法制成穩定的乳狀(粒徑在1.0肛m左右),然后進行聚合(必須選用油溶性的引發劑)得到聚氯乙烯糊樹脂。用這種方法生產的PVC糊樹脂的流動性優良,反應比較簡單,乳化劑用量少,產品質量比較穩定,一次聚合就可以得到大粒徑膠乳(0.1~2.01ma);膠乳含固,通常在48%左右,甚至可以達到50%,降低了熱能消耗。該生產工藝需特別注意選用合適的復合乳化劑和顆粒改良劑體系,聚合體系組分的均化,攪拌速度,水與單體之比恰當等幾個問題。
1.3混合微懸浮法
該方法是將乳液法聚合制備的種子和采用微懸浮法聚合制備的種子混合后再進行微懸浮法聚合,其目的在于制備出大粒徑,呈雙峰分布的PVC糊樹脂。由于在混合微懸浮聚合中采用了油溶性引發劑,氯乙烯單體微液滴較大,聚合反應在該條件下引發聚合,同時加入一代、二代種子,制備出的乳膠粒徑不僅大,而且呈現大小粒徑的雙峰分布(這是PVC糊樹脂的關鍵所在)。該方法具有以下特點:
(1)聚合物一次投料,且不必均化或只需部分均化;
(2)過程簡單,針對乳液法而言,節省了連續補加乳化劑的工藝;
(3)采用油溶性引發劑,其安全性高,特別是采用氧化還原體系的引發劑,只要有一種組分不加入反應就無法進行;
(4)能耗低,因膠乳固含量高達50%,可節約熱能消耗;
(5)膠乳粒徑大,而且呈雙峰分布,這對改善PVC糊樹脂的加工應用性能是十分重要的。
1.4噴霧干燥
無論是何種聚合方法制得的膠乳都必須經過噴霧干燥才能制備出PVC糊樹脂粉末,這一過程具有以下特點:
(1)提高膠乳的分散度,即增加單位體積膠乳表面積才能加速傳熱、傳質。因此,選擇適宜的霧化器是噴霧干燥的首要選擇。目前,我國PVC糊樹脂生產企業均采用旋轉式霧化器,利用高速旋轉(15 000.20 000r/min)的離心力的作用,使膠乳在旋轉面向外伸展,并以不斷增長的速度向轉盤的邊緣運動,離開轉盤時,使液體霧化。液滴大小及均勻性取決于轉盤的圓周速度和液膜的厚度,圓周速度通常為90~100rn/s。液膜厚度與膠乳的表面張力、固含量、轉盤光滑程度等有關,轉盤霧化器表面光滑,不僅使液滴的離心力增大,且霧化效果好。
(2)干燥塔的溫度控制是影響產品質量的重要因素。干燥系統在微負壓的條件下進行傳熱、傳質,其膠乳在塔內的干燥溫度分布情況有人進行了測試。還有人分析了3種噴霧干燥條件下制得的PVC的成糊性能:固定進口溫度為190℃,出口溫度分別為110、80和58℃,發現該條件下對二次粒子粒徑分布的影響{ltd,,但卻*地影響了糊黏度及糊擱置黏度。110℃時PVC糊呈膨脹型流體;80℃時糊呈假塑性流體,擱置后與假塑性流體相同;58℃時糊呈假塑性流體,擱置后無明顯變化。這是粒子表面結構不同所造成的。由此看來,在滿足成品水分含量達標的前提下,出口溫度越低越有利于糊樹脂的成糊性能。
(3)在干法收集粉塵中采用布袋除塵器是較通用的,除塵效率較高的方法,在干燥過程中,全系統要求微負壓操作,阻力小,風量大是理想的操作條件,為此,很多生產企業的噴霧采用了前推、后拉的工藝,即干燥前有鼓風機推,塔尾部有大抽風機拉(抽),克服了系統的阻力。選擇布袋除塵器的要求是設備阻力小,除塵效率高,要求達到99.99%,阻力變化小,主要對系統穩定生產有利;維修方便,特別是對換袋操作,同時對電磁閥、脈沖閥等要求能及時排除故障。更重要的是布袋的材質,特別是一對第三組過濾的布袋材質要求很高,不僅要有一定的過濾風速,還需要有很高的除灰效率,即捕集PVC粉末能力強,一般過濾風速控制在2.5rn/min左右,如果風速太快,會降低除塵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