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干旱缺水、缺氮是作物經受的zui常見逆境脅迫,這不但直接影響作物對水分和養分的吸收,而且還可能對作物的整個生長發育期帶來不利影響,植物葉片的葉綠素含量是反映其光合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缺氮影響葉片葉綠素的合成,水分虧缺影響了氮素的溶解。黍稷是禾本科黍屬中的一個種,是北方冷涼地區的主要抗逆渡荒作物,也是山西省種植面積較廣的小雜糧作物,發展黍稷生產對改善人們膳食結構、滿足市場需求、增加農民收入等均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有關黍稷生理生態機制的研究已有很多,但水氮耦合條件下黍稷的形態和生理指標方面的研究尚鮮見報道。為此,本試驗擬通過研究水肥耦合對黍稷根、苗的形態及生理指標的影響,探索黃土高原旱、薄地區黍稷肥水管理的合理組合,為實現當地黍稷高產、穩產提供理論依據。
采用*試驗設計,試驗處理組合及各處理土壤水分含量和肥料用量,每個處理3次重復。試驗實施時,選取飽滿、均勻的種子,用去離子水沖洗并浸泡12h后,于6月25日播種,每盆播種子20粒,待幼苗長到三葉一心(7月6日)時定苗,每盆留苗10株,此時開始控制土壤水分。葉面積采用葉面積測定儀直接測量方法,幼苗株高采用直接測量法,根系的總根長、總體積和總表面積用WinRHIZO 2009根系掃描儀測定,根冠比=(根鮮重/地上部鮮重)×100%,葉片葉綠素含量用葉綠素儀儀器測定。作為植物zui重要的光合色素之一,葉綠素含量的多少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包括水分、光照和溫度等。由一些研究可以看出,每組不同處理均影響了黍稷葉片葉綠素的合成,在不同的水氮耦合條件下,黍稷幼苗葉片中葉綠素含量表現出明顯的變化趨勢,以高水高肥為zui大值,低水低肥為zui小值。在同一水分條件下,隨著施氮量增加,黍稷幼苗葉片葉綠素含量均呈逐漸上升趨勢。
綜上所述,從對黍稷幼苗的形態和生理指標的綜合分析可以看出,不同水氮處理會對黍稷幼苗的生理指標產生重要影響,苗期適當的水分脅迫有利于黍稷根系的形態建成,適當氮素脅迫也有利于黍稷形成對逆境脅迫的適應,增強其抵抗干旱和氮脅迫的能力,這可以為黍稷后期的生長以及實施合理的水肥管理措施提供一定理論依據,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