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城市生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云傳物聯
閱讀:576 發布時間:2021-7-8城市生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云傳物聯
城市生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云傳物聯
1.城市生態環境保護的必要性
不管是哪個國家,城市的人口集中度都高于鄉鎮,而社會經濟活動最為頻繁的范圍也是城市,它對于自然環境的干預也更加強烈。因為城市的包容性較大,涉及到基礎建設、景觀建設、工業發展等眾多產業,給城市的大氣環流、地形地貌、河流水文降水、氣溫、滲漏等自然因素帶來較大的影響,這也讓城市生態環境與自然生態環境有著顯著差異。
城市人口密集、工業高度發達,每天24小時都發生著大量的物質流動與產品轉化,城市環境的污染性質也從以往單一的生活性污染轉變成交通污染、工業污染、商業污染等多樣性污染。而污染源的變化造成了環境問題的疊加,加重了城市生態環境的惡化。當前,城市開展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最大障礙便是人口集中的問題,城市交通擁擠、工業“三廢”等有害物質的差生,給城市的水資源、大氣資源、土地資源造成嚴重破壞。而要應對城市環境所面臨的改善挑戰,各部門都要堅持生活污染治理與工業污染治理協同并進的原則,將綜合環境整治朝著污染防治與生態補償并重的方向轉變。要充分認識到生態環境保護對于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作用,不斷創新思路、創新體制,提高環保工作的自覺性,深入貫徹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理念,有效提升社會效益、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實現城市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
2.城市生態環境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是水資源污染。水資源污染是城市生態環境保護的首要問題,我國針對水環境保護提出了各項舉措,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水環境破壞問題依然無法從根源上得到解決。例如工業廢水的排放,生活垃圾的混入等,極大地提升了凈化水資源的成本,阻礙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二是大氣污染。該污染源主要是工業廢氣的排放。大氣污染會導致酸雨的形成,對城市植物、土壤、建筑都會帶來腐蝕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工業廠數量在急劇下降,工業生產企業逐漸遠離城市經濟發展中心,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城市的大氣環境作出了改善。并且低碳節能型資源利用理念的提出,也給工業生產作出了明確規定。但也有部分地區的年度大氣指標不佳,
三是噪聲污染。每個城市都會發生噪聲污染,并且所噪聲污染標準有所差異。噪聲污染帶來的負面作用是極大的,而產生噪聲污染的因素也較多,如城市建設施工、車輛噪聲等,給居民的生活帶來較大的破壞。長此以往,居民的身心健康會受到不良影響,生產生活質量也會降低。
3.加強城市生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措施
3.1堅持兩線管控
要讓城市走向生態文明良好型、環境資源友好型的發展道路,就要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筑牢安全生產底線。要嚴格劃分必須實施保護政策的自然區域,明確生態環境保護的空間范圍。因為生態資源是資源,沒有替代品,需要全社會的共同保護。而堅持生態區域的劃分和保護是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原則,只有以保護優先、預防為主的理念,才能避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經濟高速發展現象。各地要嚴格控制城鄉建設用地,特別是中心城區的商用開發,科學控制新城發展規模,確保城市建設有序進行,盡量規避因城市規模擴大而給自然環境帶來的不良影響。
3.2調整產業結構
要推動各行各業的全面發展,以多元化的生產方式拉動城市經濟的增長。根據生態資源的分布特征,加大對林下經濟、園林經濟、文化服務產品等綠色經濟的支持力度。對于工業生產,要加快淘汰落后產能,鞏固節能資源的利用,產業結構由高能耗專項減量化,促進經濟結構向資源-產品-廢棄物-回收利用的循環體系的方向發展,減少一次性能源的消耗量。優化產業布局,提高產業集中度、規?;龠M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為農民轉移城市提供條件。發展生態工業園區,即尋求經濟、環境、生活之間的平衡,做好生態規劃調研,讓企業、居民與生態系統之間和諧共存。提高城市植被覆蓋率,維持生態平衡,為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奠定基礎。
3.3重視基礎建設
要綜合治理城市環境污染問題,就要以基礎設施建設為基礎,為生態修復提供保障。嚴格控制企業的污染物排放標準,避免各種污染給居民生活帶來不利影響。加強對環境的監控與管理,優化投資運營環境,讓居民擁有良好的生活環境。依靠規劃先行,結合城市的功能發展合理調整資源分布結構,以超前的嚴管編制城市規劃,指導城市建設。完善環保監測系統建設,有利于提高環保工作的效率。提升生態產業示范效應,以點帶面,擴大新型產業輻射范圍。加強環保部門對地方自然環境的監測工作,為環境治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數據支撐。向市民普及生態環境知識,提升公眾環境保護的重視,發揮群眾監督的作用。狠抓薄弱環節,打好碧水、藍天、凈土保衛戰,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生態環境問題。突出重點,特別是鋼鐵、火電、建材等行業,加強執法監督,做好區域聯防聯控,充分發揮市場調節機制,引導更多的社會資本進入城市生態環境保護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