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園林污水處理設備:
1. 生態園林式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脈沖厭氧反應器、生態好氧處理段、二相分離池;脈沖厭氧反應器內設置有脈沖布水器、三相分離器、沼氣管、出水管,脈沖布水器連接進水管并延伸至脈沖厭氧反應器底部,三相分離器布置在脈沖厭氧反應器上部并與沼氣管相連,出水管與生態好氧處理段相連;生態好氧處理段為栓接的連續梯流反應池,梯流反應池底部設置有曝氣口,梯流反應池池內懸浮有活性污泥,梯流反應池水面設置有支撐網,支撐網上種植有凈水植物,凈水植物根莖上設置有微型纖維結構;根據污水處理的程度,梯流反應池依次分為缺氧區、好氧區,好氧區末端的梯流反應池設置有污泥回流管連接到缺氧區初始端的梯流反應池內;生態好氧處理段與二相分離池連接,污泥從二相分離池回收處理。
生態園林污水處理設備步驟為:
a、厭氧處理:預處理后的污水進入脈沖厭氧反應器,通過脈沖布水方式,利用水力攪拌作用,使微生物與污水中的有機物得到充分的混合并反應,利用異養型兼性細菌將難降解的大分子有機物轉化為易降解的小分子有機物,將復雜的有機物轉變成簡單的有機物,將不溶性的有機物轉化為溶解性的有機物;
b、生態好氧處理:厭氧處理后的污水進入生態好氧階段,采用凈水植物與微生物協同作用,光合作用產生的O2和大氣中的O2向水中擴散,一方面根系通過釋放O2,氧化分解根系周圍的沉降物,另一方面植物代謝產物和殘體及溶解的有機物向水中的懸浮微生物菌落提供食物源;同時,大量微生物在微型纖維結構表面形成灰色生物膜,增加了微生物的數量和分解代謝的面積,使植物根部的污染物被微生物分解利用或經生物代謝降解過程而去除;污水從一個反應池流向另一個反應池,不斷接觸不同的生態系統,在每個反應池各種次級生態系統增強了降解的效率,污泥通過污泥回流管實現循環處理;
c、二相分離:生態好氧處理后的污水進入二相分離池,污泥沉淀回收后續利用;
d、消毒排放:凈水進入消毒池消毒,達標排放。
傳統污水處理工藝具有以下弊端:
1) 傳統污水處理廠因為污水處理設施外形上普遍不美觀,氣味大,一般是位于城市范圍之外的大型產能集中型水泥建筑群;
2) 處理出水普遍氮、磷濃度不達標;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傳統工藝難以去除水中難降解有機物質,使得出水難以滿足一級A排放標準;
3) 集中型處理設施同樣使得污水的再利用成為了一個資金密集型行業,需要興建大量輔助設施(管道網絡)從實際產生地,市內的居民以及商業區域將污水引至處理廠;
4) 運營成本較高;污泥產生量大處理成本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