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水由低濃度鹽水側穿過薄膜流入較高濃度鹽水側的現象稱為滲透作用。滲透現象說明,將半滲透膜置于兩隔室間,半滲透膜將允許某些物質透過,而拒絕其他的物質透過。假設此滲透膜能透過水但不能透過鹽,當鹽溶液被放置在一區,純水被放置在另一區時,水可透過薄膜到另一邊,但鹽卻不能通過。此系統會傾向達到平衡,即兩邊回歸于同一濃度,達到平衡的可能方法是水由純水區透過薄膜流到含鹽區。同時顯示出滲透作用可導致鹽溶液的水位會提高,直到鹽溶液區水柱的壓力高到能抵擋住水流為止。達平衡時,水柱高度所代表的水壓即稱為滲透壓,若施壓力于此水柱,可改變水流的方向,此即為反滲透的原理。
反滲透膜:允許溶劑分子透過而不允許溶質分子透過的一種功能性的半透膜稱為反滲透膜;
納濾膜:允許溶劑分子或某些低分子量溶質或低價離子透過的一種功能性的半透膜稱為納濾膜;
膜元件:將反滲透或納濾膜膜片與進水流道網格、產水流道材料、產水中心管和抗應力器等用膠粘劑等組裝在一起,能實現進水與產水分開的反滲透或納濾過程的最小單元稱為膜元件;
膜組件:膜元件安裝在受壓力的壓力容器外殼內構成膜組件;
膜裝置:由膜組件、儀表、管道、閥門、高壓泵、保安濾器、就地控制盤柜和機架組成的可獨立運行的成套單元膜設備稱為膜裝置,反滲透和納濾過程通過該膜裝置來實現;
膜系統:針對特定水源條件和產水要求設計的,由預處理、加藥裝置、增壓泵、水箱、膜裝置和電氣儀表連鎖控制的完整膜法水處理工藝過程稱為膜系統。
流量:流量是指入膜元件的進水流率,常以m3/h或gpm。
濃水流量:是指離開膜元件系統的未透過膜的那部分的“進水"流量。這部分濃水含有從原水水源帶入的可溶性的組份,常以m3/h或gpm。
通量:以單位膜面積透過液的流率,通常以l/m2h或gfd。
稀溶液:凈化后的水溶液,為反滲透或納濾系統的產水。
濃溶液:未透過膜的那部分溶液,如反滲透或納濾系統的濃縮水。
含鹽量和總固體:含鹽量是指在水中能離解為離子狀態的固體,其陰陽離子的總和稱為含鹽量。水的電導率和電阻與含鹽量有關,一般情況下,含鹽量越高電導率越高而電阻越低。
酸度:酸度是指水中能與強堿(如NaOH、KOH)反應的酸性物質的含量。
堿度:堿度是指水中能與強酸(一般用0.1mol/L 的HCl 標準溶液)反應的堿性物質的含量,堿度指標常用于評價水體的緩沖能力及金屬在其中的溶解性和毒性。
硬度:水的硬度分為碳酸鹽硬度和非碳酸鹽硬度兩類,二者之和稱為總硬度。
碳酸鹽硬度:指水中鈣、鎂等離子與重碳酸根所組成的鹽。由于水受熱后,重碳酸鹽分解為碳酸鹽,溶解度降低后生成沉淀而析出。因此又稱為暫時硬度。
非碳酸鹽硬度:主要是指鈣和鎂的硫酸鹽、硝酸鹽和氯化物等所形成的硬度。因水在常壓下加熱至沸騰,它們不會生成沉淀,又硬度。
電導率:電導率是以數字表示溶液傳導電流的能力。純水電導率很小,當水中含無機酸、堿或鹽時,溶液的電導率升高。電導率常用于間接推測水中離子的總濃度。水溶液的電導率取決于離子的性質和濃度、溶液的溫度和粘度。溫度每升高10℃,電導率增加約2%~2.5%,通常規定25℃為測定電導率的標準溫度。
電導率的標準單位是S/m(即西門子/米)。一般實際使用單位為μS/cm。
濁度:ISO 國際標準將濁度定義為由于不溶性物質的存在而引起液體透明度的降低。根據測試所使用的濁度標準液的不同,所得的濁度數值及單位不同。
SDI 值:SDI(Silt Density Index)也稱為淤泥密度指數(fouling index),是表征反滲透系統進水水質的重要指標。與濁度相比,它是從不同的角度來表示水質,但是SDI 值比濁度準確和可靠。濁度的測定是用分光光度法或者目視比濁法來確定水中微粒雜質的含量,但是不能準確測量水中不感光的一些膠體微粒。
氧化還原電位ORP:氧化還原電位ORP 是表征水體中氧化性物質和還原性物質多少的一種參數。氧化還原電位一般以毫伏(mV)為單位,當氧化還原電位呈正值時表示水體中含氧化性物質,當氧化還原電位呈負值時表示水體中含還原性物質。
有機物:有機物種類繁多,在天然水中的組成成分千變萬化,目前尚無準確的直接測定方法,而且和有機物有關的幾項指標,如耗氧量、總固體殘渣的灼燒減重、總有機碳等,都不能準確地表示有機物的含量及其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