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淋洗技術
借助能促進土壤環境中污染物溶解或遷移作用的溶劑,通過水力壓頭推動清洗液,將其注入被污染土層中,然后再將包含污染物的液體從土層中抽提出來,進行分離和處理,可分為原位和異位化學淋洗技術。
固化穩定化技術
通過化學過程和物理過程,將污染土壤與黏結劑混合形成凝固體而達到物理(如降低孔隙率等)或發生化學反應形成固體沉淀物(如形成氫氧化物或硫化物沉淀等),從而達到降低污染物遷移性和活性的目的。
土壤氣相抽提技術
通過在不飽和土壤層中布置提取井,利用真空泵產生負壓驅使空氣流通過污染土壤的孔隙,解吸并夾帶有機污染物流向抽取井,最終在地上進行污染尾氣處理,從而凈化土壤的方法。為強化處理效果,污染土壤中通常安裝若干空氣注射井,向土壤注射空氣以形成氣路循環,促進土壤污染物的解析與去除。主要包括氣相抽提井、真空泵、觀測點、氣相后凈化處理系統等。
植物修復技術
植物修復主要通過培育選用對高濃度金屬有較強忍耐性的植物,利用特定植物吸收、轉化、清除或降解土壤中的污染物,通過金屬在根部積累來加強土壤污染物的固定,從而實現土壤凈化、生態效應恢復的治理技術。主要通過三種方式:植物對污染物的直接吸收及對污染物的超累積作用;植物根部分泌的酶來降解有機污染物;根際與微生物的聯合代謝作用,從而吸收、轉化和降解污染物。
空氣注入修復技術
空氣注入技術是在SVE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通過在含水層注入空氣使地下水中的污染物汽化,同時增加地下氧氣濃度,加速飽和帶、非飽和帶中的微生物降解作用。汽化后的污染物進入包氣帶,可利用抽氣裝置抽取后處理??梢孕迯腿芙庠诘叵滤?、吸附在飽和區土壤上和停留在包氣帶土壤孔隙中的揮發性有機污染物。
滲透性反應墻技術
屬于原位修復技術,主要通過在污染源的下游開挖溝槽,安置連續或非連續的植物墊滲透性反應墻,在其中充填反應介質,與流經的地下水發生物理、化學和生物化學反應,使地下水中的污染物得以阻截、固定或降解。
化學氧化還原技術
利用氧化還原試劑引入地下,與地下水中污染物發生反應從而達到凈化效果的一種地下水原位修復技術。通過采用滲透格柵控制氧化劑或還原劑的釋放形式,可以使這些地球化學變化或其它感觀指標的變化對直接處理區以外的地方的影響減至最小。
電動修復技術
利用電動效應將污染物從地下水中去除的原位修復技術。電動效應包括電滲析、電遷移和電泳。電滲析是在外加電場作用下土壤孔隙水的運動,主要去除非離子態污染物;電遷移是離子或絡合離子向相反電極的移動,主要去除地下水中的帶電離子;電泳是帶電粒子或膠體在直流電場作用下的遷移,主要去除吸附在可移動顆粒上的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