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屬雜質的影響
關于不銹鋼水箱在大氣中產生銹的試驗室試驗,多賀谷等(1960年)認為點狀銹是由于鋼中存在小孔引起的,可通過有孔度試驗檢測出缺陷部位;之后((1964年),得出那些小孔缺陷是由非金屬雜質引起的結論,故溶解精煉時用Ca系脫酸材料進行脫酸處理,可以減少小孔缺陷。此后一段時間,沒有進行有關引起生銹雜質影響的探討,但隨著不銹鋼水箱/用于汽車的鑄模件、家庭耐用電器以及在屋外使用情況的增多,不銹鋼的耐銹性引起了人們的注意。1971年木村等公布了通過使用5%的食鹽進行的鹽水噴霧試驗,就非金屬雜質對17 Cr不銹鋼生銹產生的影響進行研究的結果。但據此來看,生銹都是由以曝露在試驗片表面的非金屬雜質為起點的點腐蝕引起的,該起點的主要雜質是富于覆蓋在單體或Ca-A1-O系氧化物周圍的Ca (Ca,Mn)的硫系雜質,而且證實了不銹鋼水箱如果該硫化物接觸到鹽水,容易分解溶出,容易在中心的氧化系雜質和鋼之間產生腐蝕。此外,還指出了這些加水分解性硫化物容易在Al脫酸的鋼中產生,但在富于的雜質較多的情況下難以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