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區生活污水處理系統報價
設備的安裝步驟及要求
1、根據安裝圖與基礎圖,準備基礎以安裝平面圖大小尺寸為準,做好混凝土底板,基礎要求平均承壓5t/m2,基礎必須水平,并應在混凝土基礎澆注保養期結束后才能進行安裝。
2、把電控柜控制線與設備接通,接線時注意水下曝氣機及潛污泵電機的轉向,如地下室控制柜要放在通風處,保持干燥,一般控制柜不能放在露天。須防日曬,淋雨等。以免控制板及接線頭漏電,燒毀控制板。
3、注意本設備安裝圖及管道連接圖按標準連接及平面布置,如用戶要求可任意布置,但必須在訂合同時提出。
4、 連接好風機、水泵控制線路,并注意風機、水泵的轉向必須正確無誤。5、注意事項:(1)設備安裝之處必須保證下雨不積水,(2)設備的出水管必須在相對地坪0.4m以下,(3)設備上方不得壓有重物,不得有大型車輛經過(指無特殊設計的),(4)設備一般不得抽空內部污水,以防止地下水把設備浮起。
6、管道安裝連接應該在設備就位時考慮好,設備就位時必須按說明書設備自重,配合吊車噸位大小,安裝順序按現場對照圖就位,筒體的位置,方向不能放錯,互相間距必須正確。
7、根據安裝圖,連接管道,設備就位后連接管道用橡皮墊緊固好,使連接處不滲漏。
8、安裝完畢后設備與基礎地板必須連接固定,保證不使設備移動, 同時須在設備中注入污水(無污水時,用其他水源或自來水代替),充滿度必須達到70%以上,以防設備上浮。同時,檢查好各管道有無滲漏。試水各管路口必須不滲漏,同時設備不受地面水上漲,而使設備錯位和傾斜。
9、設備安裝完畢無不妥后,即可用土填入設備四周與間隙中夯實,并整平地面填土時應注意:(1)設備人孔蓋板必須高出地坪50mm左右;(2)不能讓土堵塞人孔蓋板上的進氣口。
原理及方法
污水化學水處理方法主要有四種,首先化學混凝法,通常人們把絮凝沉降作用/混凝沉降作用定義為:中和膠體和懸浮物顆粒表面電荷,使其克服膠體和懸浮物顆粒間的靜電排斥力,從而使膠體脫穩的過程稱作絮凝沉降作用。
混凝過程可分為快速混合、凝聚和絮凝幾個階段。在化學藥劑投入水中時,強烈攪拌,使兩者在瞬息間均勻混合,化學反應和膠粒的脫穩(稱凝聚)一般在數秒鐘內完成。
污水處理設備的化學原理:污水的化學水處理是利用化學反應的作用以去除水中的雜質。處理對象主要是污水中無機的或有機的(難于生物降解的)溶解物質或膠體物質。
再經過適當強度的攪拌,在水流的紊動中使反應產物、膠粒凝聚物和懸浮雜質相互碰撞粘結即形成結實而粗大的絮體稱絮凝,一般在5~30分鐘左右完成。 隨著經濟和人口的增長,對大自然的污染愈來愈受到人類的重視,在總結國內外生活污水處理裝置的運行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公司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工程實踐,設計出一種可地埋設置的成套有機廢水處理裝置,其設備采用九十年代后期國內外*工藝和生產制造技術,生產出以玻璃鋼、不銹鋼為主要原料的WSZ型系列污水處理設備。其目的主要是使生活污水和與之類似的工業有機廢水經該設備處理后達到用戶要求的排放標準。
產品特點: 1、埋設于地表以下,設備上面的地表可作為綠化或其他用地,不需要建房及采暖、保溫。 2、二級生物接觸氧化處理工藝均采用推流式生物接觸氧化,其處理效果優于*混合式或二級串聯*混合式生物接觸氧化池。并比活性污泥池體積小,對水質的適應性強,耐沖擊負荷性能好,出水水質穩定,不會產生污泥膨脹。池中采用新型彈性立體填料,比表面積大,微生物易掛膜,脫膜,在同樣有機物負荷條件下,對有機物去除率高,能提高空氣中的氧在水中溶解度。 3、生化池采用生物接觸氧化法,其填料的體積負荷比較低,微生物處于自身氧化階斷,產泥量少,僅需三個月(90天)以上排一次泥(用糞車抽吸或脫水成泥餅外運)。 4、該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的除臭方式除采用常規高空排氣,另配有土壤脫臭措施。 5、整個設備處理系統配有全自動電氣控制系統和設備故障報警系統,運行安全可靠,平時一般不需要專人管理,只需適時地對設備進行維護和保養。
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裝置的幾種使用方法: 能夠處理生活系統綜合性廢水及其相類似的有機污水; 采用玻璃鋼、不銹鋼結構,具有耐腐蝕、抗老化等優良特性,使用壽命長達 50 年以上; 全套裝置施工簡單、操作容易,所有機械設備均為自動化控制,全部裝置可設置于地表以;
隨著經濟和人口的增長,對大自然的污染愈來愈受到人類的重視,在總結國內外生活污水處理裝置的運行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公司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工程實踐,設計出一種可地埋設置的成套有機廢水處理裝置,其設備采用九十年代后期國內外*工藝和生產制造技術,生產出以玻璃鋼、不銹鋼為主要原料的WSZ型系列污水處理設備。其目的主要是使生活污水和與之類似的工業有機廢水經該設備處理后達到用戶要求的排放標準
在我國600多個城市中,有300余座城市缺水,其中嚴重缺水城市有100余個,年缺水量近60億m3,每年因缺水造成經濟損失約2000億元。華北地區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只有250—480m3/人.年,低于全國人均水平的1/5,這一地區的所有城市幾乎都面臨缺水問題。因此污水回用是緩解華北平原水危機的重要措施之一。膜生物反應器技術以其優質的出水水質被認為是具有較好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的節水技術而倍受關注。盡管還存在較高的運行費用問題,但隨著膜制造技術的進步,膜質量的提高和膜制造成本的降低。
應器水力停留時間(HRT)污泥齡(SRT)的*分離,使運行控更加靈活穩定;生物反應器內微生物量濃度高,可高達10g/L以上,處理裝置容積負荷高,占地面積小,減小了硝化所需體積。MBR剩余污泥產量低,甚至無剩余污泥排放,降低了污泥處理費用。利于增殖緩慢的微生物的截留和生長,系統硝化效率提高。可延長一些難降解有機物在系統中的水力停留時間,有利于難降解有機物降解效率的提高。于30床以下小規模的污水處理工程,尤其適用于場地面小、水質要求高等的情況?,F代污水處理技術,按處理程度劃分,可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處理。一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固體污染物質,物理處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級處理的要求。經過一級處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達不到排放標準。一級處理屬于二級處理的預處理。
改善污泥沉降性必須嚴格控制曝氣池的操作條件,這限制了該方法的適用范圍。由于二沉池固液分離的要求,曝氣池的污泥不能維持較高濃度,一般在 1.5~3.5g/L左右,從而限制了生化反應速率。水力停留時間( HRT )與污泥齡( SRT)相互依賴,提高容積負荷與降低污泥負荷往往形成矛盾。系統在運行過程中還產生了大量的剩余污泥,其處置費用占污水處理廠運行費用的 25% ~40% 。
需要了解污水處理設備的客戶,從開始的設備選型、選材開始,再到設備的核算、報價系統起、接著到銷售人員為您制定合同,任何事情都可以商量,如有任何不滿意的地方及時的告訴我們,方便為您修改合同。后到污水處理設備的設計圖紙,選擇設計理念,再到給車間下生產通知單。每一步過程我們都是謹慎處理,防止出錯給客戶帶來不便。
由于膜的截流作用使SRT延長,營造了有利于增殖緩慢的微生物。如硝化生長的環境,可以提高系統的硝化能力,同時有利于提高難降解大分子有機物的處理效率和促使其*的分解; MBR曝氣池的活性污泥不會隨出水流失,在運行過程中,活性污泥會因進入有機物濃度的變化而變化,并達到一種動態平衡,這使系統出水穩定并有耐沖擊負荷的特點;較大的水力循環導致了污水的均勻混合,因而使活性污泥有很好的分散性,大大提高活性污泥的比表面積。MBR系統中活性污泥的高度分散是提高水處理的效果的又一個原因。這是普通生化法水處理技術形成較大的菌 膠團所難以相比的。
二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質(BOD,COD物質),去除率可達90%以上,使有機污染物達到排放標準。三級處理,進一步處理難降解的有機物、氮和磷等能夠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可溶性無機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濾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分析法等。整個過程為通過粗格柵的原污水經過污水提升泵提升后,經過格柵或者砂濾器,之后進入沉砂池,經過砂水分離的污水進入初次沉淀池,以上為一級處理(即物理處理),初沉池的出水進入生物處理設備,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應器有曝氣池,氧化溝等,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
風景區生活污水處理系統報價
聯動試運行
㈠聯動試運行的目的
試運行的目的是對土建、設備、電氣、儀表工程的功能和工程質量的綜合測試。在全廠設備全部安裝完畢且驗收合格后,進行試運行。為確保試運行的順利進行,特制定本方案。
試運行分為兩階段。
*階段:
1)、檢驗工藝流程的使用功能;
2)、檢驗機電設備的工作情況;
3)、檢驗儀表及自控系統檢測和控制情況;
4)、檢驗各類附屬結構的功能。
第二階段:
檢驗電氣負荷能否滿足使用要求,運行時必須達到全廠電力負荷的75%;由于清水試運行水的回路問題,因此,在*階段運行完成合格后,可在污水運行時檢驗全廠的電力負荷,此時僅需檢驗電力設施,不影響構筑物及其設備。
㈡聯動試運行的時間
清水聯動試運行的時間必須在土建、機械設備、電氣、儀表工程的施工和各單項功能試驗合格后才能進行,而且必須征得業主、監理工程師、設計單位的同意后,共同確定試運行時間。
㈢組織機構
成立清水試運行小組,由業主、監理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必要設備的廠商參加,由施工單位項目部具體組織實施。清水試運行小組組織機構如下:
組織結構要合理,不同專業要搭配合理,責任到人。如:設組長1人,副組長若干名,土建專業負責人、工藝設備負責人、電氣專業負責人、自控儀表負責人等。不僅要按學科專業分,還要將各大型構(建)筑物落實到人。
㈣運行計劃
制定運行計劃,確定工作安排的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清水試運行是對于正式污水運行的模擬試驗。它的作用是提前發現污水運行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妥善加以解決,為確保污水正常運行創造條件。確定參加試運行各構(建)筑物的數量和位置。
清水試運行前要解決兩個主要問題。首先是需要足夠的水源,對于本污水處理廠,需水量很大,需要蓄4萬m3水。
其次依據運行的水量,應考慮如何讓清水在試運行過程中順利形成循環回路,而且循環管路盡量利用現有的綜合管線,增加一些臨時管線,形成閉合的循環管路,本工程由于預處理設施不在本合同段,而且在水區清水試運行階段,預處理設施(進水泵房、旋流沉砂池等)已經投入運行,故試運行的路線不能采用大循環,只能另行確定。
地埋A/O-生態塘技術:
一種常規生化處理后增加生態塘處理工藝。生態塘亦稱氧化塘或穩定塘,是一種利用天然凈化能力對污水進行處理的構筑物的總稱。其凈化過程與自然水體的自凈過程相似,通常是將土地進行適當的人工修整,建成池塘,并設置圍堤和防滲層,依靠塘內生長的微生物來處理污水。生物塘是以太陽能為初始能量,通過在塘中種植水生植物,進行水產和水禽養殖,形成人工生態系統,在太陽能(日光輻射提供能量) 作為初始能量的推動下,通過生物塘中多條食物鏈的物質遷移、轉化和能量的逐級傳遞、轉化,將進入塘中污水的有機污染物進行降解和轉化,后不僅去除了污染物,而且以水生植物和水產、水禽的形式作為資源回收,凈化的污水也可作為再生資源予以回收再用,使污水處理與利用結合起來,實現污水處理資源化。該技術適用于擁有自然池塘或閑置溝渠,地勢條件易于收集污水,并能通過自流出水的且規模適中的村莊,處理規模20~200t/天。工藝參數: 缺氧池停留時間不小于4 h,好氧池停留時間不小于6 h,生態塘停留時間不小于24 h,污泥清理周期180天。
在污水生物除磷實踐中,好氧細菌不是對磷的生物攝/放起作用的菌種,兼性反硝化細菌也有著很強的生物攝/放磷現象。反硝化細菌的生物攝/放磷作用被荷蘭代爾夫特工業大學(TUDelft)和日本東京大學(UT)研究人員合作研究確認,并冠名為反硝化除磷(denitrifyingdephosphatation)。在磷的生物攝/放過程中,反硝化除磷細菌以硝酸氮取代氧作為電子接受體,也就是說反硝化除磷細菌能將反硝化脫氮和生物除磷這兩個原本認為彼此獨立的作用合二為一。顯然,在結合的除磷脫氮過程中,COD和氧的消耗量均能得到相應節省。比較傳統的專性好氧磷細菌去除工藝,反硝化除磷細菌能分別節省約50%和30%的COD與氧的消耗量,相應減少剩余污泥量50%。在反硝化除磷過程中由于COD需要量的大為減少,過剩的COD因此能被分離,并使之甲烷化,從而避免COD單一的氧化穩定(至CO2)。歸因于曝氣能量的減少,以及過剩COD甲烷化后能量的產生,這種綜合的能量節約終會導致釋放到大氣的CO2量明顯減少。因此,具有反硝化除磷細菌富集的處理系統可以被視為可持續處理工藝。 傳統上,兩個已得到充分確認的生物途徑,硝化(NH+4→NO3-)與反硝化(NO3→N2)被應用于污水處理的生物脫氮。這種傳統生物脫氮途徑從可持續角度看并不是佳的,因為充分地氧化氨氮到硝酸氮首先要消耗大量能源(因曝氣);其次,還需要有足夠碳源(COD)來還原硝酸氮到氮氣。對這一傳統脫氮途徑的改進可借助于新近由荷蘭TUDelft研發的一種中溫亞硝化技術——SHARON來實現。在亞硝化/反硝化脫氮途徑中,亞硝酸氮為僅有的中間過渡形態;這一途徑無論對氧化(NH+4→NO2-)還是還原(NO2-→N2)均能起到小量化的作用,意味著O2和COD消耗量的雙重節約。顯然,亞硝化/反硝化脫氮途徑可以成為一種可持續的脫氮技術。
生物膜技術:
生物膜法是分散生活污水處理主要應用的一種人工處理技術,包括厭氧和好氧生物膜兩種。厭氧或好氧微生物附著在載體表面,形成生物膜來吸附、降解污水中的污染物,達到凈化目的。這種方法設備簡單、運行成本較低,處理效率高。反應器一般由填料、布水裝置和排水系統三部分組成,采用的填料有無機類和有機類。目前,新型的生物膜反應器和固定化微生物技術也得到了廣泛的研究。MBR(膜生物反應器)技術就是其中一種。
曝氣生物濾池:
簡稱BAF,是集生物膜法與活性污泥法兩者優點于一身的第3代生物濾池。BAF具有去除有機物、有害物質、脫氮、除磷的作用;占地面積小、基建投資少、能耗及運行成本低。
雙膜式太陽能技術:
該種技術是運用生物膜和纖維膜的雙模反應系統,運用鼓風機和抽水泵將陽光通過太陽能板進行轉化,再經過系列運行,凈化生活污水。適用于日照量充足的南方地區,污連續陰雨天則需要運用電進行運作。雖然這種技術較為新穎,但是在特定項目中已經有所使用,優勢在于能夠節約能源,并降低大量的運行費用。
可持續生物除磷脫氮工藝
以控制富營養化為目的的氮、磷脫除已成為各國主要的奮斗目標。無疑,應付日趨嚴格的排放標準,傳統工藝會因上述弊端而雪上加霜。在此情形下,發展可持續污水處理工藝變得勢在必行。所謂可持續污水處理工藝就是朝著小的COD氧化、的CO2釋放、少的剩余污泥產量以及實現磷回收和處理水回用等方向努力。這就需要以較綜合的方式來解決污水處理問題,即污水處理不應僅僅是滿足單一的水質改善,同時也需要一并考慮污水及所含污染物的資源化和能源化問題,且所采用的技術必須以低能量消耗(避免出現污染轉移現象)、少資源損耗為前提。
發展新穎的污水生物處理工藝依賴于在微生物學及生物化學方面的新發現或新認識。荷蘭研究人員Mulder在10年前發現了厭氧氨(氮)氧化現象。與此同時,南非、荷蘭、日本等國科學家對生物攝/放磷代謝機理重新認識后確定了反硝化除磷新途徑。這兩種新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對發展可持續污水生物處理工藝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推動作用。本文以厭氧氨氧化和反硝化除磷技術為藍本,詳細介紹它們的技術原理、工藝流程以及在歐洲的應用情況;在此基礎之上提出一個以轉換有機能源(甲烷)、回收磷化合物(鳥糞石)和回用處理水(非飲用目的)為目標的可持續城市污水生物除磷脫氮技術*工藝。
新型生活污水厭氧凈化池(或稱城鎮生活污水凈化沼氣池)是一種小型分散化污水處理裝置。生活污水凈化沼氣池是在化糞池和沼氣池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解決了化糞池處理效果差、 沉積污泥多、沼氣池沼氣回收率低的弊端。
化學沉淀法
化學沉淀法又稱為MAP沉淀法,是通過向含有氨氮的廢水中投加鎂化物和磷酸或磷酸氫鹽,使廢水中的NH4﹢與Mg2﹢、PO43﹣在水溶液中反應生成磷酸按鎂沉淀,分子式為MgNH4P04.6H20,從而達到去除氨氮的目的。磷酸按鎂俗稱鳥糞石,可用作堆肥、土壤的添加劑或建筑結構制品的阻火劑。反應方程式如下:
Mg2﹢+NH4﹢+PO43﹣=MgNH4P04
影響化學沉淀法處理效果的因素主要有pH值、溫度、氨氮濃度以及摩爾比(n(Mg2﹢):n(NH4﹢):n(P043-))等。文艷芬等人以氯化鎂和*為沉淀劑對氨氮廢水進行處理,結果表明當pH值為10,鎂、氮、磷的摩爾比為1.2:1:1.2時,處理效果較好。叢培龍等人也以氯化鎂和*為沉淀劑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當pH值為9.5,鎂、氮、磷的摩爾比為1.2:1:1時,處理效果較好。張文華等人對新出現的高濃度氨氮有機廢水一生物質煤氣廢水進行研究,結果表明,MgC12+Na3PO4.12H20明顯優于其他沉淀劑組合。
當pH值為10.0,溫度為30℃,n(Mg2﹢):n(NH4+):n(P043-)=1:1:1時攪拌30min廢水中氨氮質量濃度從處理前的222mg/L降到17mg/L,去除率為92.3%。羅容珍等介紹了將化學沉淀法和液膜法相結合用于高濃度工業氨氮廢水的處理。在對沉淀法工藝進行優化的條件下,使氨氮去除率達到98.1%,然后聯用液膜法進一步處理使其氨氮濃度降低到0.005g/L,達到*排放標準。李海波等對化學沉淀法進行了改進研究,考察Mg2﹢以外的二價金屬離子(Ni2﹢,Mn2﹢,Zn2﹢,Cu2﹢,Fe2﹢)在磷酸根作用下對氨氮的去除效果。對硫酸銨廢水體系提出了CaSO4沉淀—MAP沉淀新工藝。結果表明,可以實現以石灰取代傳統的NaOH調節劑。
化學沉淀法的優點是當氨氮廢水濃度較高時,應用其它方法受到限制,如生物法、折點氯化法、膜分離法、離子交換法等,此時可先采用化學沉淀法進行預處理;化學沉淀法去除效率較好,且不受溫度限制,操作簡單;形成含磷酸餒鎂的沉淀污泥可用作復合肥料,實現廢物利用,從而抵消一部分成本;如能與一些產生磷酸鹽廢水的工業企業以及產生鹽鹵的企業聯合,可節約藥劑費用,利于大規模應用。
化學沉淀法的缺點是由于受磷酸鐵鎂溶度積的限制,廢水中的氨氮達到一定濃度后,再投人藥劑量,則去除效果不明顯,且使投入成本大大增加,因此化學沉淀法需與其它適合深度處理的方法配合使用;藥劑使用量大,產生的污泥較多,處理成本偏高;投加藥劑時引人的氯離子和余磷易造成二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