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技術性能
1)準確度等級:非平衡橋:1.0級
平衡電橋:0.2級
2)有效量程:非平衡橋:Rx·(-100%~+75%)
平衡電橋:1Ω~11.11MΩ
3)量程倍率:微調倍率:1∶3.3 ~1∶1~ 3.3∶1
十進倍率:10-3—10-2—10-1—1—10—102—103
4)測量盤: 10×(1000 + 100 + 10 + 1)Ω小分度0.2Ω
5)各盤準確度: 0.1 0.1 0.5 2%
6)限流電阻:120Ω—2kΩ—5 kΩ
7)可調恒流源:0.4 mA~10 mA
8)可調恒壓源:1.3V~20V
9)數字表量程:檢流計20V—2V—200mV—20mV
測恒流0~20 mA
測恒壓0~20V
10)環境條件:溫度:5°~35℃
相對濕度:25%~80%
11)外形尺寸:262×205×125mm3
12)重量: 2kg
(一)DL08-1型兩用非平衡電橋
1)準確度等級:非平衡橋:1.0級
平衡電橋:0.2級
2)有效量程:非平衡橋:Rx·(-100%~+75%)
平衡電橋:1Ω~11.11MΩ
3)量程倍率:微調倍率:1∶3.3 ~1∶1~ 3.3∶1
十進倍率:10-3—10-2—10-1—1—10—102—103
4)測量盤: 10×(1000 + 100 + 10 + 1)Ω小分度0.2Ω
5)各盤準確度: 0.1 0.1 0.5 2%
6)限流電阻:120Ω—2kΩ—5 kΩ
7)可調恒流源:0.4 mA~10 mA
8)可調恒壓源:1.3V~20V
9)數字表量程:檢流計20V—2V—200mV—20mV
測恒流0~20 mA
測恒壓0~20V
10)環境條件:溫度:5°~35℃
相對濕度:25%~80%
11)外形尺寸:262×205×125mm3
12)重量: 2kg
2.四個橋臂
現在結合圖1.面板圖和圖2.電路圖,簡述DMQJ-1型兩用非平衡電橋的結構和功能。
1)R1—R2;倍率臂(比例臂),見圖2左邊第2支路,它是由8個電阻自下而上串聯組成的7檔分壓器,它的上端點是E+,可變內分點(開關的旋鑰,如圖中箭頭所示)是N,下端點是E-。R1—R2的旋鈕位置見圖1右上方,標有字符“倍率”。倍率臂算做4個橋臂中的2個而不是1個。在平衡電橋中,它的功能是設定量程。安全檔位是“×1”檔。
在非平衡電橋中,倍率臂提供電壓基準點,所以又可稱為基準臂。順時針轉動旋鈕經過各個檔位時,E+—N、N—E-上下兩部分的電阻比值R1∶R2依次為10-3—10-2—10-1—1—10—102—103等7個離散值,非平衡電橋通??扇”戎?(第4檔)。有的場合要求倍率連續可調,以便同時具有調零功能,這時就不能使用上述的R1—R2臂了。見圖1右上方,將“倍率”旋鈕旋到左極限或右極限檔位(二者等效,只是為了調節方便,減少觸點磨損),從圖2看去,由N點引出的旋鑰箭頭就脫離了R1—R2支路,接通了左邊的R11—R22支路。R11—R22支路是用1只電位器(居中)和2只電阻器(上下各一)組成的,E+—N、N—E-上下兩部分阻值的比值是連續可調的,調節范圍約為1∶3.3 ~1∶1~ 3.3∶1,這就構成了合乎上文要求連續可調的倍率微調臂(基準微調臂)。微調臂電位器的調節旋鈕,位于圖1下排左起第4孔位,標有字符“倍率微調”。調節前,一定要確認圖1右上角的“倍率”旋鈕已旋在“微調”檔,否則調節該電位器無效。
2)R4:未知臂,涉及圖2右下部分和圖1上方、左上方的接線柱G±、M、E-。在平衡電橋中,R4是被測電阻,寫成Rx。一般情況下是兩端電阻,接在接線柱M、E-之間,見圖
3;當Rx的引線很長時,往往把Rx接成三端電
阻,可消除引線電阻的影響(倍率要盡量接
近1),此時Rx要接在接線柱M、G±、E-之間,
見圖4。①號引線歸入橋臂R3,③號引線歸入
橋臂R4,從而①、③的引線電阻和接觸電阻
互相抵消;②號引線歸入檢流計支路,因此②
的引線電阻和接觸電阻不會影響四臂平衡狀態。
在非平衡電橋中,R4是應變片、熱(敏)
電阻等傳感器,本文稱做傳感臂。
Rx雖然無所謂“安全檔位”,但要避免在
不接任何電阻的情況下就開機通電。
3)RD:比較臂,見圖2右上部分和圖1
的中間一行,它是4盤十進電阻箱,第4盤設計成連續調節,提高了整機的調節細度。在平衡電橋中,RD的功能是調節平衡和讀取測量值。
在非平衡電橋中,RD要承擔不同角色,因此RD沒有直接和電路聯通,只提供a、b兩個獨立接線柱以備換接,接線柱a和b位于圖1中行右端。若將b—M聯通、a—E—聯通,RD就取代了傳感器Rx的位置,Rx暫不接入電路,見圖5,成為自校非線性的電路。在選好限流臂R3(詳見下文第4)款)、調好零點的基礎上,轉動RD的旋鈕來模擬傳感器的線性變化,數字檢流計G就會顯示出電壓響應信號UG,UG具有非線性誤差。記錄10組RD—UG數據,作物理曲線進行研究。UG是RD的函數,
UG=f(RD) (1)
式(1)會反映出純阻性非平衡電橋自身(而不是傳感器)的固有非線性。
作為平衡電橋使用時,測量前需要把接線柱a與接線柱E+聯通,把接線柱b與接線柱M聯通,見圖3、圖4。作為非平衡電橋使用時,也可以象平衡電橋那樣仍將E+—a聯通、b—M聯通,此時RD做了限流臂,可以調大調小,很方便,見下款4),但若要自校則需另配電阻箱。RD的安全檔位是,4個旋鈕都旋到“5”檔;不安全檔位是都旋到“0”檔。
4)R3:非平衡電橋中的限流臂,有限制傳感器電流的作用,見圖2右上方,也正是原來平衡電橋比較臂RD所在的位置;其旋鈕見圖1下排左起第3孔位,標有字符“限流臂選擇”。R3有5檔,左起依次為120Ω—2kΩ—5 kΩ—空—IH。前三檔為純阻臂,低阻適合應變片、熱電阻等(要將電源電壓調低到幾伏甚至1點幾伏),高阻適合熱敏電阻等(電源電壓高20伏)。操作者要選接近你現有傳感器阻值R4的檔位。安全檔位是“空”檔。
第4檔為空檔,旋到此檔時,可在接線柱E+—M之間接入RD或其它阻值作為限流臂,以彌補前3檔之缺;另外,作為平衡電橋使用時,也必須將R3置于空檔。
第5檔IH是一個恒流源,是有源電子器件。用IH(而不是用純電阻)做限流臂,可使上述的公式(1)在很大范圍內保持良好的線性,這也是本文及本儀器的精華所在,通過上述第(3)款所講“自校非線性的電路”就可以驗證這一點。恒流源IH是可調的,調節范圍為0.4mA~10 mA。IH的調節旋鈕在圖1下排右起第1孔位,標有字符“調IH調零”。調節該旋鈕時,可同時按下它左邊的“測IH(mA)”按鈕,數字檢流計就會自動轉變成限流臂電流表,量程為20mA,直接顯示調節效果,讀出恒流源電流值,松開“測IH(mA)”按鈕,它自動彈起,數字表自動恢復為檢流計G。安全檔位是按鈕彈起、旋鈕反時針轉到底。
也可不撳下“測IH(mA)”按鈕。此時比率選1,或用“倍率微調”旋鈕調成略大于1;將自校電阻箱RD或傳感器Rx聯接到位,調節“調IH調零”、“倍率微調”、必要時調節RD旋鈕使數字檢流計示零,非平衡電橋就進入初始化狀態。在這些調零措施中,RD的調節細度。當調節使檢流計示零后,如果數字表零前有負號,順時針緩慢轉動RD(一般為第4盤)使負號剛剛消失就記下讀數RD1;再逆時針緩慢轉動RD使負號剛剛出現就記下讀數
RD2,后將RD的檔位調定為RD1和RD2兩點的中點:
RD=(RD1+RD2)÷2, (2)
這樣可消除數字表±1個字的進位誤差。以IH做限流臂的自校電路見圖6,測量電路見圖7。
IH調到小值0.4mA可為傳感器提供數十千歐的線性動態區間(電源電壓調到20V),適合阻值較大(幾千歐及以上)的熱敏電阻等傳感器;IH調到大值10mA可為傳感器提供數百歐或數十歐的線性動態區間(電源電壓1.3到幾伏),適合阻值較小的應變片、熱電阻(Pt100、Cu50)等;IH調到0.3mA~10 mA之間的電流值可適應各種不同的傳感器。
3.數字表—可調電源
1)如圖1左上方,數字檢流計G的量程選擇旋鈕在數字表左邊,標有字符“G量程”,兼做整機的電源開關,共有5檔,按順時針方向依次排列為20V~2V~關~200m V~20mV,置于中間“關”檔時整機關閉。安全檔位是“20V”,但“關”檔更優先。
如圖2下方所示,數字檢流計沒有直接與電路聯通,左邊有“G通斷”按鈕將G與比率臂內分點N斷開,不撳不通;右邊有接線柱G±與M斷開,不聯線不通。這樣便于用戶靈活改接電路。當使用平衡電橋測量二端電阻時,要象圖3那樣將G±—M—b三個接線柱聯在一起,將E+—a兩個接線柱聯在一起,將被測電阻Rx接到M、E—之間,再將圖1下排左起第2孔位的按鈕開關“G通斷”撳下,整體電路才算聯通;用平衡電橋測量三端電阻的情況見圖4,使用非平衡電橋的情況見有關圖示,請同學自己描述。
2)電源調整旋鈕在下排左起第6孔位,標有字符“調B”,是一只多圈電位器,它可
調節電源電壓在1.3 V~20 V范圍內變化。在調節“調B”旋鈕時,可以同時按下它左邊的“測B(伏)”按鈕,數字檢流計就會自動轉變成電源電壓表,量程為20V,直接顯示調節效果,讀出電源電壓值。松開“測B(伏)”按鈕,它自動彈起,數字表自動恢復為檢流計G。安全檔位是按鈕彈起、旋鈕反時針轉到底。
為了避免電橋電路長時間通電,在電源干路中設有“B通斷”按鈕開關,見圖2右上角和圖1下排第1孔位。當觀察并調節各電橋臂時,應該撳下“B通斷”按鈕令其接通(同時也需撳下“G通斷”按鈕);中斷觀察調節時,手指松開,“B通斷”按鈕(以及“G通斷”按鈕)即自動彈起切斷電路。“B通斷”、 “G通斷”的安全檔位都是按鈕彈起狀態。
4.外接端子
大部分外接端子已在上文中介紹過了,現在整體梳理一遍。
1)如圖1,面板左上角有個接線柱E+,面板右上角偏下處有個接線柱E—。用戶切不
可在其上聯接外電源,因機內已有電源。接線柱E+、E—是準備聯接各種橋臂,見下文。
2)如圖1,面板左上角偏下處有個接線柱N,面板右上角有個接線柱M。N是比率臂的中點,M是限流臂和傳感臂的中點。
E+M之間可接入限流臂(平衡電橋要接比較臂即4個讀數盤);
M E—之間可接入傳感臂(平衡電橋要接未知臂即被測電阻);
E+M之間可接入第二個傳感臂構成半橋電路,見下文的圖12;
E+N之間、NE—之間可分別接入第三、第四個傳感臂,構成全橋電路,見下文的圖14;
3)如圖1,檢流計上方有2個接線柱G0、G±,G0、G±可以輸出非平衡電壓信號,以備客戶聯機使用。請注意,必需用導線聯通G±與M,檢流計才能正常工作(三端法除外)。
5.非線性及其矯正
5.1純電阻臂非平衡電橋的非線性
非平衡電橋與惠斯通四臂電橋沒有根本的區別,后者只關心調平后4臂的比例關系,前
者則更注重偏離平衡態時檢流計端電壓值UG與某一橋臂(例如傳感臂R4,R4隨溫度或壓力等被測量而變化)電阻值R4之間的函數依從關系。純電阻本來是一種線性元件,但是由4個純電阻臂組成的非平衡電橋卻表現出非線性特征,這種現象*不是因為設計不當,第二不是因為制造不精,而是由電橋的數學物理模型決定了的自然規律。我們知道四臂電橋是一個“H”形串并混聯網絡,所以在用自變量R4的解析式表達因變量UG時,R4不只出現在分子中,也出現在分母中,故而形成了非線性函數關系。這種電路的準線性區間連(-10%~+10%)·R40都難以保證(R40表示傳感元件的初始電阻值),容納不下傳感元件的固有動態區間,只好采取下列權宜的措施,給于有限的彌補(詳見后文的教學參考資料):
1) 選擇阻值較大的限流臂,即R3>>R4,使R3—R4支路的電流大小主要取決于R3,
近似為恒流支路,則R4上的電壓近似與其電阻成線性變化,從而UG近似與R4成線性變化。此法會導致靈敏度偏低、工作電壓偏高等弊端,需提高檢流計的靈敏度。
2)精心選擇互補性傳感元件接成半橋(雙敏感臂)電路,見后文的圖12。如果R4是一個正溫度系數的熱敏電阻(或受拉應變片),就要把限流臂換成一個負溫度系數的熱敏電阻(或受壓應變片)R3;R1—R2仍然用普通電阻作為倍率臂,假設R3、R4的溫度系數(或應變響應系數)值相等,符號相反,R3、R4的體積足夠小,在被測溫度場中的安放位置足夠靠近。當該點上的溫度變化時,一個熱敏電阻(例如R4)的阻值增大△R,另一個熱敏電阻(例如R3)的阻值恰好減小△R,形成此漲彼落、一進一退、絲絲入扣的差動機制,這樣就可*消除純電阻橋的固有非線性,使系統誤差降低為零,獲得*的線性度,兼得了較高的靈敏度。該電路的線性區間開始于R4為零、R3為大的狀態,結束于R4為大、R3為零的狀態,囊括了理論上所有可能的狀態(但這些狀態在實踐中不全出現,例如熱敏電阻的阻值不可能小到零)。
根據同樣的道理可以設計四敏感臂電路,見后文圖14。倍率臂也接上了傳感元件,R1與R4性質相同(例如正溫度系數),R2與R3性質相同(例如負溫度系數)。原來的倍率微調電位器支路仍然保留,用來調節零點。
這類電路的缺點是對傳感元件的要求苛刻,實際選配互補元件時,很難保證兩個元件的*性,即便*了,安放位置不好也會偏離差動狀態,引進人為誤差。
5.2用恒流源作為限流臂,矯正非線性
需要指出,把每個傳感元件做為一個獨立的信息源是合理也是方便的使用方式;上
文要求2個或4個傳感元件互補配對(溫度系數嚴格等值反號)、縮小體積后做為一個獨立的信息源,雖然體現了一種思維技巧,但同時增加了技術難度。配對元件不可能互補,因而非線性只能被部分消除;元件體積不可能足夠小,因而只能是以兩點溫度的平均值近似代替一點的溫度,無形中引入了新的系統誤差。對比之下,用恒流源IH做限流臂,是一個比較合理和有效的辦法,見圖6、圖7,操作者順時針轉動圖1面板下排第3孔位的“限流臂選擇”開關到第5檔,就可以將IH聯接到限流臂的位置上去。恒流源IH給傳感元件R4提供電流,傳感元件R4是恒流源IH的負載電阻。IH自身也有一個等效電阻,也記作R3。IH是一個0.4mA~10mA連續可調的高精度恒流源,當調定某個恒定電流值以后,IH的等效電阻值R3不會是恒定不變的,而是可以隨著負載電阻R4變大變小的。當R4因溫度升高而增大△R時,IH的等效電阻值R3隨之減小一個等量△R;由于電流IH是不變的,故R4上的壓降有一個增量
△U=IH△R (3)2
恒流源IH(的內阻R3)上的壓降隨之減小一個等量△U=IH△R。IH及其內阻R3雖然沒有直接去感測溫度(或其它物理量),但R3卻象一面特殊的鏡子,能夠準確跟隨傳感元件R4做差動變化,此漲彼落、一進一退、絲絲入扣。由此看來,恒流源IH與傳感元件R4是一雙理想的互補配對元件。它的互補差動性能已近乎理想,比2個傳感元件組成的半橋或4個傳感元件組成的全橋都要準確可信。它的線性區間,經過合理設計會比純阻臂的線性區間寬得多。
在討論線性區間之前,先設恒流源IH內阻R3的初始值是R30,傳感元件R4的初始值是R40??梢粤?em>R30=R40,也就是令零點調節臂滿足R11=R22。在工程實踐中,要求該線性區間的負端(即傳感元件阻值不斷減小的區間)具有100%×R40的寬度是沒有問題的,只要傳感元件的阻值R4減小到零,電子恒流源的等效電阻值R3必然會隨之增大,準確地跟進到R3=R30+R40,何況真實的傳感元件其阻值總不會減小到零,這就保證了非平衡電橋在負端肯定不會出現非線性。至于該線性區間的正端(即傳感元件阻值R4不斷增大的區間),當R4增大到R4=R40+R30時,要求恒流源IH的內阻R3減退到零,才能保證線性區間的正端也擁有100%×R40的寬度。但是電子恒流源總會存在零點幾到幾伏的飽和壓降,壓降除以恒流值就是它的小等效電阻值,該值是不會為零的,從而可知線性區間正端的寬度不能保證100%×R40,但所欠不多。請注意導致此結論的前提是R30=R40,R11=R22。為此將前提修改為R30= 1.3×R40,R11= 1.3×R22。多出0.3倍的寬度足夠容納恒流源IH的飽和壓降,使線性區間的正端寬度也能達到100%×R40。此時線性區間的負端寬度成為130%×R40,總體寬度就是230%×R40。在一般情況下,按照R30=R40,R11=R22設置的線性區間寬度已經足夠用了。
還要強調一點,本方法是用來消除非平衡電橋自身的非線性,使UG盡可能成比例地反映敏感元件的阻值變化。至于敏感元件的阻值變化是否能成比例地反映被測量(溫度、壓力等)的變化,那是屬于敏感元件的非線性,是后續課程要解決的問題。不要期望用本方法去消除敏感元件對被測量的非線性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