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湘管理日志|第十五期:工作是人生修行
幸福感源自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我們會發現這些其實都可以從工作中獲得。其實工作是一種人生修行,磨煉心智,最終成就更好的自己。
——陳建湘博士
一、精進就是持續改善,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做得好
稻盛和夫說過:“人生的價值在于提升心性,磨煉靈魂。今天比昨天做得好,明天又比今天做得好,每一天都付出真摯的努力、不懈的工作、扎實的行動、誠懇地修道,在這樣的過程中就體現了我們人生的目的和價值。"
在從事近30年環保事業歲月中,我對此深有感悟。在生活中工作就是我們的修道場。工作和人生一樣,是在不斷的實踐、反省、糾錯、持之以恒中成長的過程,這就是「精進」的過程。佛學訓練中,「精進」是達到開悟的辦法之一。所以如果你愿意不斷反省自己,努力把工作做到,其實就已經在開悟的過程當中。
二、磨煉心性,不斷挑戰和突破自己
工作是一個不斷挑戰自己能力和磨練心性的過程。工作意味著必須具備職業的態度。比如你喜歡主導合作,職業的要求是要以客戶需求優先;你喜歡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職業的要求是必須按照公司制度做事和勇于接受其他同事批評;你喜歡體現自己的價值,職業的要求是優先成就團隊價值。成長的路上必定伴隨著痛苦,職業要求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磨煉心性的過程,修行也就是在磨煉心性。
三、所有工作的品質,都是人格的呈現
你精心完成的工作計劃、改善課題、工藝圖紙等,每一份工作成果都是你人格的表現。如果你一直能交出優秀的答卷,那么你一定會獲得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回報。如果你對自己「精進」的要求沒有這么高,沒有讓每次付出都成為人格完善的表現,那你的修煉其實還有很長的路。
4.事上磨練,知行合一
很多人到深山修煉,我覺得沒必要,在工作中就可以修煉。修行是一場修正自己“心"的行為,佛家提到“擔柴運水無不是道",修行從不在乎外在形式如何,人生處處都是修行。而工作作為我們人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身就是修道場。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可以不斷強化自己的內心,成為更好的人。但如果躲在深山老林安靜的茶室里才能獲得內心的平靜,那只是環境帶給你的“儀式感",而非真正的修行。
一代大儒王陽明曾經有過這樣一個經歷,生動地證明了修行要在“事中煉"的道理。
有一位地方官員經常去聽王陽明的心學講座,每次都聽得津津有味,偶爾還會呈現恍然大悟之態、眉飛色舞。但月余之后,他卻滿臉遺憾地對著王陽明說:“您講得太精彩了,但可惜我不能每天來聽。身為一方官員,每天被政務纏繞,靜下來修行的時間太少了。"
王陽明聽后很驚訝,問道:“我何時讓你放棄工作來修行呢?"
官員聽完更加迷惑了,他問:“難道您讓我一邊工作一邊溫習您的學說嗎?"王陽明解釋道:“心學從來不是懸空的,唯有把它和實踐相結合才是它歸宿。要去事上磨練就是這個道理。你如果要斷案就從斷案上學習心學。當你在斷案的時候保持一顆無善無惡的心,不因對方的無禮而惱怒,也不因對方的花言巧語而開心,同樣不因厭惡對方的推脫而存心整治他,不因同情對方的哀求而寬容他,更加不因自己冗雜的事物而草草結案,你才能真正得到修行,體會到心學的要義。"在王陽明看來,修行從來不比脫離俗世。
真正的修行是事上磨練,知行合一。你即便身處高強度、高壓力的工作中依然能條理清晰的安排事項、能堅定不移地尋找問題本質、能堅持自己的原則,做正確的事情。所以我們的工作就是磨練意志地方,每天認真工作就能塑造高尚的人格、收獲幸福的人生。